印江:“土疙瘩”变“金元宝”茯苓丰收生万金

盛夏时节,印江自治县通过国储林项目发展种植的中药材茯苓迎来首季丰收,当地群众喜悦万分,顶着烈日把埋在地下的茯苓悉数淘出来,卖给前来收购的企业,将“土疙瘩”变成致富的“金元宝”。
6月21日,在印江自治县洋溪镇三岔村茯苓种植基地,三十余名群众小心翼翼地将埋藏在黄土下的茯苓采挖出来,棕褐色“土疙瘩”堆在路边形成了一座座小山丘,处处一派丰收景象。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适宜在海拔高度为600米-800米,且排灌水良好、酸碱度适中、背风面向阳的坡地沙壤土上栽培,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等功效,素有人体除湿器之说,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
2021年,印江自治县洋溪、朗溪等乡镇看准发展茯苓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立足自身土地和气候等优势资源,采取银行+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银行出资、政府主导、公司主推,共计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6万余亩,发展林下黄精1000余亩,茯苓4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辐射带动洋溪、朗溪等乡镇1800余户群众就近务工,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茯苓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有十药九苓之说。今年印江所种植的茯苓是由我们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和回收,一年分两季采收,现在开挖的是第一季。”在三岔村茯苓采收现场,云南云福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就茯苓在印江种植的亩产和回收作了介绍。他说:“从开挖的情况来看,亩产茯苓在2000斤左右,首批茯苓计划采收200亩,产量在40万斤,采收完后直接运到云南进行加工。
目前,印江已在洋溪、朗溪等乡镇种植茯苓、黄精超千亩,中药材种植不仅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成为当地“打好生态牌、走宽绿色路、念活山字经,做足林下文”的生态特色产业。据印江自治县净旅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介绍,今年,印江种植的茯苓全年计划采收两季,预计总产量在900吨,产值800万元。(印江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