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民族大学>>民大新闻资讯

贵州民大校友徐振寰:从主持舞台到脱贫一线 奔跑青春赛道不负时代重托

2022年06月22日14:12 |
小字号

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服务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近期,贵州民族大学推出【校友之声】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民大优秀校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故事,营造学校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激励全校师生牢记嘱托闯新路、满怀信心向前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09年,长沙小伙徐振寰考入贵州民族大学,第一次踏上了多彩贵州的土地。怀揣电视梦,他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茁壮成长,掌握多项专业技能。

2013年,刚毕业的他入职铜仁广播电视台,成为一名主持人。

实现梦想的他并未止步,参加工作后,他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我是媒体人,要对节目和观众负责

作为一名主持人,徐振寰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013年7月至2020年3月,徐振寰在电视播音、舞台主持、新闻采编等方面全面出击,成果累累。主持《今晚六点半》《美食大搜罗》等民生节目,深受观众好评;秉承着媒体人真实、客观、及时的三要素记录铜仁市的点点滴滴,先后获得贵州省广播电视新闻奖、铜仁市新闻奖等20余次。

从事播音主持、采编工作7年以来,播音主持工作零失误,多次担任铜仁市团拜会、铜仁春晚、铜城仁者等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主持人、承担铜仁市两会解说工作,得到领导同事一致好评。在此期间,他还获得过“铜仁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全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徐振寰在电视台工作留影。

徐振寰在电视台工作留影。

我是第一书记,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2020年,作为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青年党员,徐振寰接受组织考验、迎难而上,成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来到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马场坝村担任第一书记。

马场坝村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土地坳镇东南部,全村共7个村民组,368户,1509人,建档立卡户116户466人,属于一类贫困村。

刚到村里,他对于工作该如何展开尚无头绪,一开始,只是跟着其他驻村干部一同走村入户,跟村民混个脸熟、帮着录录资料,但只做这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徐振寰认为起不到帮扶作用,于是,他在进一步了解村情后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马场坝带来了价值十几万元的生产生活物资和以及1000余册小学生书籍。

脱贫致富路上,农村面貌反映脱贫攻坚成效,干群风貌折射发展致富势头。徐振寰利用筹措的物资组织策划了全村大评比,以“卫生之家”“文明之家”“和谐之家”等荣誉展开竞赛,让村里有了争做好村民的氛围,不仅推动村容村貌有了变化,增加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也让徐振寰获得了大伙的认可和信任。

徐振寰走访村民留影。

徐振寰走访村民留影。

作为马场坝村第一书记,村里每户人家的需求,徐振寰都一清二楚。

五组村民文信纯的孙女读完后初一年级便辍学打工,村干部多次劝说无功而返,但徐振寰并没有放弃,他积极联系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面对孩子父母“孩子一个月能挣3000元,不读书也能养活自己”的回答,徐振寰三番五次电话联系孩子的父母,天天上门做孩子爷爷的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孩子回来读书。自此,马场坝村也再也没有辍学学生的出现。

2020年7月下旬,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深夜下起了倾盆大雨,徐振寰和同事顶着大雨走在山间小路上,查看是否有村民因为大雨需要转移,突然脚下一滑,徐振寰从小路上摔了下去,等同事扶起他时,他缓了好一阵,小声说:“我没事,把还没走到的群众家走完。”隔了几天,徐振寰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才确诊摔跤导致了腰椎压缩性骨折,医生建议回单位,不再驻村。但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此时换人,工作节奏将大大变缓,第二天,带着医生开的药和夹着钢板的腰带,徐振寰继续回到村里和大家一起继续干!

稳住了阵脚、稳定了人心,才能稳住发展振兴的方向。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就是产业振兴,经过反复研究,徐振寰和村支两委决定带领村集体经济以红薯、辣椒产业为起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60余亩种植基地很快落地建成。2021年全村110余亩红薯、50亩辣椒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3万元收入,同时,徐振寰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讲解种植要点、请中蜂公司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让村民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眼下,徐振寰正奔波于村组和县城之间,为村里争取产业路3.5公里。

2022年3月22日,徐振寰的驻村事迹被人民日报以《勤往田里跑 多听心里话》为题报道。

徐振寰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讲解种植要点。

徐振寰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讲解种植要点。

回首大学岁月:老师们给我指明人生努力的方向

2020年驻村以前,徐振寰每年都会回学校看看、和老师聚一聚。因为,民大让他明晰人生方向,给予他前进的力量。

徐振寰说,他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期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时自学播音主持相关知识,也得到机会连续代表学校参加在北京、大连全国民族院校的演讲比赛,学校提供的平台以及老师悉心的帮助,他才有今天的业务技能水平。

毕业的时候,当时徐振寰特别舍不得学校,于是找邹璿老师在校园里聊天。老师说了句让他一生受用并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话:“不要做一个只有声音的大喇叭!”

也正因为这句话,让徐振寰在工作时,时刻都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只浮于表面。

徐振寰说,进入民大,遇到这么多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很幸运,因为我是民大人!”徐振寰说。

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徐振寰特别想告诉学弟学妹的是:在大学一定要主动、积极、上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心中的光亮越来越强烈,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毕业之后的工作生活中,能一直保持正能量,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心中有光亮,不怕路远长!”徐振寰说,母校在他心中种下这样的种子。今天,他也想用此,和学弟学妹们共勉!(图文由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提供)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