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连,莞铜共绘文旅新画卷

跟随时间的指针,回转到2021年3月。海滨城市东莞市从江苏省苏州市手里接过对口帮扶铜仁市工作的“接力棒”,开启了新一轮的东西部协作。
铜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是贵州“山地公园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不仅有“世界工厂”的美誉,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且培育了诸多潜力巨大、特色鲜明文化产业园区。两座一东一西,文化资源禀赋各异的城市,在东西协作东风的吹拂下,共同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传情润铜仁
“东莞与铜仁虽相隔千里,文化资源禀赋各异,但是互补性很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在东莞·铜仁文广旅体东西部协作对接座谈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如是说。
去年7月,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签订了《东莞·铜仁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东西部协作协议》,明确了莞铜两地重点做好宣传推广、旅游合作、产业发展、文化体育交流、人才队伍等五方面工作。
自莞铜深入开展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以来,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东莞所能、铜仁所需”原则,与我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多次交流互访,围绕文化艺术交流、文旅资源和产品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协作,让两地人民的联系和友谊不断增进。
为推广莞铜非遗文化,东莞矮仔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吕衬婵将东莞腊肠的历史、技艺等带进了铜仁市逸群小学的课堂。该校教师杨琳琳说:“让非遗文化走进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既有助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熟悉非遗文化,更实现了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
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飞山宫里,莞铜非遗文化交流展演迸发出绚丽光彩。
东莞市文旅志愿者把莞香、古琴、麒麟舞等具有浓郁东莞传统特色的非遗项目带到了铜仁,与铜仁的傩戏、花灯戏、金钱杆等非遗项目进行了联合汇演,为铜仁群众带来别样的视觉盛宴,吸引了大量铜仁市民驻足观看。
此外,东莞还精心挑选了800册少儿类图书,捐赠给铜仁市万山区第二十九小学……东莞铜仁青年书画家作品交流展的举办,云集东莞、铜仁两地知名青年画家80余幅优秀作品。
随着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两地文旅发展不断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
深入采风绘新景
为深入促进两地友谊,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梦同心 艺‘铜’行”东莞青年文艺人才赴铜仁创作采风交流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通过举办书画交流展、沙龙座谈、实地走访、创作写生等方式,推动东西部协作在文化艺术领域生根发芽。
朱砂古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个年代”一条街、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地备受东莞青年文艺人才喜爱,纷纷表示置身“那个年代”,玉米、辣椒、稻穗等五谷杂粮与充满特色老建筑交相辉映,织就了一幅充满澎湃岁月的画卷。
在贵州傩文化博物馆、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飞山宫、苗王城······各类青年艺术家选择了自己的采风形式:绘画类青年艺术家现场写生,积累创作素材;音乐类青年艺术家用心聆听少数民族歌曲,寻找创作灵感;戏曲类青年艺术家通过直播,为特色产品代言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助推“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旅产品亮相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宣传推介以梵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铜仁文化旅游资源,展示以梵净山独有的黔金丝猴为元素设计的文创IP“毛弟”系列产品等。
采购会期间,和铜仁美景、文化相关的帆布包、T恤、永恒笔等实用性强、有创意的“毛弟”本土文创产品受到参会人员欢迎,展馆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和采购企业纷纷前来咨询和“打卡”,助推铜仁文旅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抢抓机遇谋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莞铜文艺结对协作中,一系列活动,一场场文化碰撞,让两地文旅发展擦出了别样的火花,亦让两地的友谊在彼此交流中不断升华,汇聚成友好暖流,不断推动两地文化体育旅游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国务院重磅出台新国发2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极大关心、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贵州为铜仁奋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件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
在抢抓机遇中闯新路,在奋勇担当中开新局。
下步,莞铜两地将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活动力度,充分利用东莞旅游输出大市优势,发动优质文体旅游企业来铜发掘商机、开拓市场,助推我市“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搭建好莞铜文创、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平台,把铜仁非遗、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转化为独具铜仁风格的文创旅游商品。(李紫英、刘敏)
来源:铜仁市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