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集团在凡旗村唱响“乡村振兴”奋进歌

近年来,航空工业集团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帮扶举措落地,在对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凡旗村发展帮扶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央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聚焦村民的所急所盼,着力向乡村振兴需求发力,一大批民生项目落地落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凡旗村玻璃温室。
固基为本
在帮扶过程中聚焦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精心筹划抓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航空工业乡村振兴工作贵州现场指挥部按照工作计划,定期到凡旗村调研帮扶情况,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分配及产销情况,与驻村干部、村干部进行座谈,听取驻村干部、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把脉问诊。推进党建与产业项目融合,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同时推进教育、人才、消费多措并举,扩大产业带动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
利民为先
在帮扶中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与160个建档立卡户建立党建帮扶联系,不定期开展走访,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激发内生动力。联动安顺302医院与马厂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建立长效导师培养和辅导机制,组织湖南医科专家团深入凡旗村开展“入户健康体检、综合大型义诊、专家坐诊及查房”,为凡旗村100余名群众进行义诊,帮助群众建立健康档案,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服务。
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凡旗村玻璃温室。
兴业为根
以产业帮扶为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帮扶项目。项目选择按照“接受主体公有、经营主体公有、分配主体公有、资产公有、可持续发展”“四公有一持续”原则,采取产业项目收益的70%用于产业项目持续发展或拓展集体产业基金、20%用于村(镇)公益事业基金、10%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关爱基金“721”利益联结机制。目前,2000亩前胡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落地实施。在航空工业智能种植示范基地实施串收番茄项目,成立村集体公司,注册“凡旗语农”生鲜品牌,引领带动种植无土栽培串收番茄共计3000㎡合约5000株,预计每季度总产量约为50000—75000斤,乡村振兴项目遍地开花。
破题为要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掉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增长的“拦路虎”。脱贫攻坚期间,为有效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投入扶贫资金50万余元在凡旗村实施饮水工程,助力地方政府有效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题。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为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缺乏,长期制约产业项目发展的问题,在集团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下,航空工业乡村振兴工作贵州现场指挥部、航空工业集团挂职副市长、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合力,积极协助北京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到村开展调查和数据采集,确定了打井位置于2020年7月开始勘探打井,党员干部、村民们积极配合,不计打井占用耕地、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损失,纷纷投工投劳,主动搬运设备和器械,全力支持协助“振兴井”建设项目,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仅用半月时间实现打井一次成功。“振兴井”的投用为当地“马厂贡米”扩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凡旗村玻璃温室。
以“领”为纲
结合马厂镇适宜种植蔬菜的实际,探索股权资产投入的帮扶模式,在历年的项目上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经过调研,在凡旗村投入400万元实施蔬菜产业示范园智能玻璃温室项目,项目推进过程中加强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节点实施,做到全过程管理,并及时对项目实施后的带动效应进行跟踪、收集,加大产业项目收益对村集体后续发展的贡献度,提升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增强村集体发展后劲,为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凡旗村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示范效应,带动了全镇蔬菜的种植,引领了蔬菜产业智能发展。(文/图 田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