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打好监管“组合拳”
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用气安全


冬季是燃气使用的高峰季节,亦是燃气事故的高发期,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坚决贯彻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要求,深入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燃气安全和非法经营充装及施工破坏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坚决防范燃气事故发生。
日前,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燃气相关企业资质、证照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安全执法“宽松软”等问题。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城镇燃气企业要依法依规开展城镇燃气经营服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燃气企业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力度,严禁违法违规操作,完善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应急设备配置和物资储备,按要求开展应急演练。针对前阶段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无法立即整改的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落实情况。对安全管理水平较差、安全意识不高、安全设施不到位的燃气企业,该停业的停业、该清退的清退,并妥善做好停业、清退的燃气保供工作。积极开展打击“黑气”行动。鼓励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淘汰安全监管能力差的燃气企业,推动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经营。
牵头抓总 破解监管难题
小寒已过,寒意渐浓。贵州燃气集团安全巡检员吴月利和往常一样,奔走在燃气管网巡查路上,每天徒步七八个小时,巡查路程达数十公里。
作为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的守护者,吴月利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城市燃气管网进行安全巡检,熟悉掌握每条天然气管线的走向、管线周边的地形地貌,检查管线上方有无施工、占压,燃气阀门、管道有无漏气,一步一个脚印,丈量着每一米管线的平安,守护人民用气安全。
贵阳市在建工地工程项目居多,虽然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线交底,标注管道保护区域,但是违规施工造成地下燃气管道受损事故时有发生。吴月利说,平时工作中最担心、最害怕的是发生第三方施工损坏燃气管道事故。
为避免第三方施工损坏燃气管道事故的发生,今年4月起,贵州省组织开展了城镇燃气非法经营充装及施工破坏问题专项整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发文,要求各地重点治理超经营许可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施工单位和燃气企业健全完善工程施工燃气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燃气管道巡检巡查制度,有效降低第三方施工破坏情况的发生,确保燃气管网运行安全,保障城镇燃气安全和供应。
按照要求部署,贵州燃气集团对在建工地实行一日一巡,并派专人监护管控,所有在建工地均签订一书一协议,责任明确到人,共同构筑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防护网。
目前,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燃气安全只有常抓不懈,抓细、抓小,才能防微杜渐,避免形成大的隐患。
针对近年来瓶装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印发《贵州省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到2022底,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闻令而动。贵阳市制定了2021年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将打击非法销售瓶装液化气(也称“黑气”)行为作为2021年专项整治工作重点任务,联合市场监管局及多家单位建立“贵阳市气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引入信息化手段强化瓶装燃气监管,提升管理效能,规范瓶装燃气行业秩序,建立健全瓶装燃气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贵阳市气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已完成宣传动员及培训工作,所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已完成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全市液化气经营企业共投入资金约7000万元,更换新钢瓶约36万只。同时将贵阳市中心城区原有的约250个三级供应站全部撤销,搬迁至处于城乡结合部或郊区的新设配送中心,大大降低安全风险。
“我们希望通过严格监管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防范措施,引领行业健康有序运行。”贵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期,全省各地持续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住建系统共组成检查组4104个,开展督导检查12256人次,发现隐患5694个,已完成整改5606个。
防范隐患 消除安全难点
24小时待命,365天守护,只要接到报修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这是胡金师傅每天的工作状态,作为贵州燃气集团公建站工作人员,他们主要负责贵阳市城市综合体、美食城、学校、酒店等非居民用户燃气调压设施日常抢修抢险工作。为保障非居民用户燃气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公建站严格执行“一综一档”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非居民用户信息普查复核,确保用户录入数据准确无误。同时,联合全市各大城市综合体开展“一点一案”应急处置安全培训,普及燃气知识及应急处置方法。
今年是贵州省积极推进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第二年。紧紧围绕2021年“集中攻坚”阶段工作任务,贵州省督促指导燃气企业进一步巩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动态更新问题隐患整改责任“三张清单”,对查出的风险隐患问题做到台账清、措施实。
燃气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隐患“排雷”要全过程覆盖、全链条进行。既要对燃气生产企业的重要场所,如储罐区、气化区、卸车区等进行安全监督,也要对燃气使用的重点场所,比如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大排档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
2020年以来,贵州燃气集团与各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加大力度联合开展打击偷盗燃气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盗窃燃气案件。近期,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法院以“涉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案”判决了全省首例“偷盗气”案件,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和四年,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成效,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震慑效应。
“偷盗气行为不仅危害公共安全,更是违法行为。各级住建部门首先是要做好燃气经营许可证的核发,把好市场准入关。发证前严格检查燃气经营企业各类场站,督促企业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安全隐患或制度不健全的不予发证。”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有关负责人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