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社会民生

改出颜值品质 改出生机活力

——云岩区改造提升背街小巷工作综述

2021年11月24日10:45 | 来源:贵阳日报
小字号

坑洼不平的路面全部换了“新装”,杂乱的空中“蜘蛛网”不复存在,脏旧矮墙“变身”古色古香的文化墙……冬日云岩,漫步在曾经很不起眼的背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小巷新貌让人印象深刻。

小巷虽小,却与市民“天天见面”。一座城市的故事,往往就藏在巷陌深处,它们是城市的历史脉络所在。

今年以来,云岩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将改造提升50条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全力以赴解决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伴随着背街小巷提升打造工程陆续完工,昔日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杂乱巷”纷纷开启“美颜提升”模式,化身干净整洁、韵味十足的“幸福街”。

提升改造后的云岩区新添大道南段604号支巷。

强化统筹

夯实改造基础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云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工作,在总结2020年背街小巷整体治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贵阳市云岩区2021年50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分清职责,下达任务,明确标准,确保全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

为加强全面统筹,云岩区及时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组、资金保障组、督查考核组、背街小巷改造管理类工作组,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和定期调度机制。

在此基础上,根据确定的治理标准,按照“区级统筹、属地管理、一街一策、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云岩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补齐短板为着力点,对背街小巷中存在的“脏、乱、差”共性问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从拆除私搭乱建、改造市政设施、改造沿街墙面、改造广告牌匾、改造架空管线、改造沿街配电箱、改造沿街绿化、改造消防设施、强化环卫保洁、清理占道经营、整治乱停乱放、规范夜市摊区、整顿三车乱象、健全长效机制等14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整治工作,着力打造“干净整洁、设施完善、秩序井然、环境舒适、生活便捷”的背街小巷环境。

“背街小巷虽‘背’且‘小’,却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大舞台、大空间,关系到广大市民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是社区环境微治理的‘主战场’之一,至关重要。”云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谢飞告诉记者,具体工作中,结合小巷的实际情况和区域发展相关规划,云岩区按照重点打造类、环境设施整治类、规范管控类三种类别,对50条背街小巷量体裁衣、分类打造,有序推进整体提升打造。

其中,重点打造类主要在重点区域、重要节点挖掘历史底蕴,融入文化元素,植入新业态,凸显区域特色,打造功能差异化、形态特色化、文态显性化的特色;环境设施整治类以改造小巷现状条件,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主;管理类针对被纳入云岩区规划范围或现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小巷,以规范管控、增强管理为主。

投入资金3400万元,区政府累计召开15次专题调度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20次专题调度会、区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调研5次、区政府分管领导现场调研7次,督办督查局将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区级考核内容加强督查监管……目标既定,使命必达。截至目前,云岩区2021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率已达98%以上,剩余收尾工作将于年内如期完成。

顺应民意

补齐民生短板

11月22日早上8点,茶店村村民袁强照例穿过新添大道南段604号支巷,前往不远处的贵阳BRT快速公交新添立交公交站乘车。

与以往不同的是,虽然气温骤降、小雨淅沥,袁强穿着白色的休闲鞋,一路踩着干净整洁的路面前行,心情大好。

“坑洼破损的道路变成了崭新的沥青路面,雨水流进了路边的下水管网,下雨天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踩着泥泞的道路上班,自然是非常高兴的。”袁强笑着说,“政府帮咱们老百姓做的好事,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民生工程得民心。让袁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好事,是新添大道南段604号支巷这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工程。

不同于基础条件好的主干道,新添大道南段604号支巷宽约5米,长约130米,是连接附近茶店村及大上海小区前往贵阳BRT快速公交新添立交站的重要通道,日均人流量约5000人左右。因为道路破损坑洼、围墙外立面污损不整洁、道路无路灯、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占道乱停乱放等原因,附近居民出行极为不便。

“一直以来,由于缺少排水管网,每逢下雨,雨水混着泥土从山坡上冲下来,这条小巷就成了泥巴路。雨量大的时候,路上的积水都没过脚踝,只能脱了鞋子走过去。虽然镇里和市政部门每次出现问题都采取‘能疏则疏’的方式尽量处理,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附近群众期盼改造的呼声很大。”云岩区黔灵镇人民政府城管办副主任梁雨波说。

云岩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改造提升变成了现实。以全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黔灵镇在充分倾听群众诉求、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将新添大道南段604号支巷的改造上报至云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不久后,经过现场实地调研、综合研判,此处被列为云岩区今年改造的50条背街小巷之一。

新建排水管线、改造人行道透水混凝土路面、铺设石材盲道、新建花池、新增绿植景观、安装路灯、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围墙……今年6月下旬开始,总投资100多万元的提升改造工程有序开展,曾经困扰附近居民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经过打造,咱们不仅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迫体验,还新增了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小巷现在环境非常优美,我经常带孩子过来活动活动,非常惬意。”茶店村村民熊代权说。

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值得一提的是,除新添大道南段604号支巷外,以“顺应民意补短板”为着力点,以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依托,云岩区多次优化改造方案,先后将金波路120号、普陀路141号、普陀路77号、市北路171-171号等多条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调整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第一时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创新探索

激发生机活力

墨色小青砖铺筑的围墙、古色古香的方形灯箱、整齐划一的门面门头、文韵悠长的墙面装饰……走进飞山横街、公园西路、飞山街一带,除了修葺一新的人行道、排水管网、沥青路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扑面而来浓浓的“文化味”。

以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对飞山横街、公园西路、飞山街三条街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打造,是云岩区今年深入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的创新探索。

“背街小巷改造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部分,不仅要从硬件上‘提质’,还要在挖掘发展潜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上面下功夫,要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为城市开拓更高质量的发展空间。”谢飞说。基于此,云岩区创新飞山横街、公园西路、飞山街的整体提升改造思路,着力下好“文化”和“发展”两盘棋。

一方面,充分挖掘该区域文化内涵,在街头立面改造、商户门头改造中充分运用青砖、马头墙、篆体字等元素,传承历史文脉,提升街区整体文化氛围和气质形象。

另一方面,深度结合该区域紧靠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西路网红街的地理区位,布局全息影像、裸眼3D、灯光秀、互动投屏等现代科技元素,引入网红直播间,打造白天洁净整齐规范、夜间光影融汇的新型网红打卡点,进一步延伸网红经济效应,以“网红圈”提振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飞山横街、公园西路这一带联动了中山西路、人民大道、中华路周边,原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成为网红打卡点的基础,又能形成相对封闭的闭环,是创新思路挖掘街区发展潜力、激活小巷‘老街新生’的优质区域。”谢飞说。

不仅如此,以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基础,云岩区还计划在该区域探索推行“以街养街”策略,引入社会资本方对街区进行管理运营,通过开放道路资源、广告资源以及出售特色产品等形式,联动即将升级打造的恒丰一期、二期商业业态和初具影响力的地铁网红街,全力打造夜间经济集散点、打卡点。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本依托广告收入、街面文创经济盘活街区资源获得收益,并将部分收益反哺到城市道路的修缮、维护中,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秋月 文/图)

记者手记

让背街小巷有“面子”更有“里子”

背街小巷是城市之窗,是百姓之路。它们或喧嚣,或安宁,记录着城市形象的变迁,体现着城市文明的进步。

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和谐共生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高楼、主道、大街、景区这些光鲜亮丽“面子”上,同样也体现在那一条条背街小巷的“里子”上。

见缝插绿,起步闻香。漫步云岩,经过改造提升的背街小巷,扮靓了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因“背”而静美,因“小”而富有特色,颜值美到了群众心坎上。

令人欣喜的是,始于“面子”,却不止于此。云岩区正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背街小巷硬件提质后的城市长效管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在延伸民生关怀、补齐民生短板的基础上,努力朝着更高品质、更高质量的发展努力探索。

让背街小巷有“面子”更有“里子”,冲着这份美好的愿望,我们期待。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