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文教

胡瑞忠:“找矿”院士结缘贵州32年

2021年11月23日09:44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当时报考的第一志愿不是地质学,被录取到地质学专业后,才深刻认识到地质学和做矿产资源研究和勘察的重要性。”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原所长胡瑞忠说:“科学研究的第一目标是认识自然,通过对自然的认识来更好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958年12月,胡瑞忠出生于湖南道县。1988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9年1月,胡瑞忠成为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来到贵州继续开展科研工作,从此与贵州结缘。他是第一批贵州省核心专家,多年带领团队探究贵州铝土矿、磷矿、锰矿、金矿、铅锌矿等特色矿产的形成和分布,通过基础研究指导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和利用。

1999年,在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之下,胡瑞忠带领团队开始对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开展深入研究。“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的华南陆块,中生代成矿强度巨大,发育西部金锑铅锌低温成矿省和东部钨锡多金属高温成矿省,远离活动大陆边缘,是全球研究陆内成矿作用的理想场所。”胡瑞忠介绍,该项研究的主要难点,在于需要确定矿床形成的时代、成矿机制和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指导在新区域内发现新的矿产资源。

历经十多年的研究,胡瑞忠的理论揭示了华南西部低温与东部高温成矿省的成矿时代一致,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指纹”,证实了华南西部低温成矿省与东部高温成矿省是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整体。

在此基础上,胡瑞忠研究建立的“多块体作用驱动、陆壳供给矿源、高低温矿并重、成矿面状展布”为核心的陆内成矿新理论,明显区别于板块边缘成矿体系,得到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和广泛引用,拓展了矿床学的理论和找矿应用体系。由他领衔的“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课题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但这个进步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胡瑞忠说,“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我的工作只是其中非常小的部分,各方面的科学问题需要很多科学家很多不同的项目来支持,共同来完成。”

“青年人要勤业、敬业、精业,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胡瑞忠说,地化所非常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通过营造凝心聚力、公平公正、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积极促进人才成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罗秋红)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