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遵义视窗>>聚焦遵义

遵义务川自治县:“减”出来的校园活力

2021年10月31日16:31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  彭飞摄
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  彭飞摄

“潘老师,这是我刚绣完的,麻烦您帮我看看”。

“你又绣完了?挺快的嘛。”

10月28日,在务川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艺术楼里的延时课堂上,符青青绣完最后一针,还没放下针线,就急着喊指导老师潘艳霞前来指导。经过几分钟的认真“检查”,潘老师对好的刺绣作出16个字的评价:色彩和谐,针脚细腻,走线平顺,进步很大。

符青青是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4)班的学生,一年前加入学校组建的“仡佬族刺绣”社团,学习刺绣,学习起来特别用功,成了社团绣功最扎实的一个。生活中,她是一位文静而略有点儿腼腆的小女孩,一旦拿起刺绣,她却自信满满,神情自若,飞针走线,怡然自得。

“我喜欢刺绣,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快乐。”符青青说,现在学科作业少了,很快就能完成,延时课堂基本上都是“泡”在社团。潘艳霞老师打趣她说,只差把刺绣带到课堂上去。

思源实验学校“仡佬族刺绣”社团成立于2018年。早期,社团立足于务川仡佬族民族文化背景,开展仡佬族刺绣技艺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并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融入仡佬族文化元素和刺绣方法。今年秋季学期,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负责刺绣社团的潘艳霞老师将刺绣融入进“5+2”延时课堂,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兴趣爱好,传承仡佬民族刺绣技艺。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思源实验学校除了开设有作业辅助、阅读辅导课后服务,还依托学校资源开设了刺绣、剪纸、舞蹈、绘画、书法等30个特色兴趣社团,由学生自愿报名,专职教师授课辅导,让孩子在校内“随心所欲”地学习。

放学后的校园不再寂静。县第三小学的校园里书声朗朗,余音绕梁,翩翩起舞,风驰电掣,妙手生花……教室里、操场上,孩子们沉浸在兴趣的海洋中。

据县第三小学校长申建波介绍,为切实做好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学校除了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外,还创新开设“大阅读”、校本研学、社团等特色活动,丰富延时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双减”,民间戏称“官方带娃”。不仅要带好,还要带出特色。全县各级各校紧跟新形势、新政策,立足“仡佬之源”民族文化特色,从“减负、增色、服务、提质”等多方面入手,优化育人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做足校内“加法”。

县第二小学的“筝心筝意”音乐实践活动、县第四小学的“杏园笛韵”课堂、石朝乡中心学校的花样跳绳、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仡佬剪纸、县城关中学的仡佬民族体育、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援务支教老师谢春平“助力务川乡村振兴,托起孩子们的足球梦想”的校园足球……一批批特色课程在仡乡校园尽情绽放。

延时课堂的特色课程点亮了校园,增添了活力,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了身体素质,也解决了许多家长后顾之忧。

“课后服务已成为务川教育‘双减’的一张靓丽名片。”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申修刚说,务川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将积极履行职能,持续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一校一案”办学理念,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扎实做好课后服务,加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治力度,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开花,让教育理性回归校园,让学生和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彭飞)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