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头条

铜仁碧江:走好“绿色路” 做活“林文章”

2021年10月27日08:56 |
小字号

近年来,碧江区充分依托和挖掘自身资源,以打造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念好“造、补、建、融”四字诀,大力推动林业工作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融合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突出“造”,扮靓城乡颜值。重点抓好人工造林、三路一河(农村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锦江河)沿线林地绿化、城市景观造林、村庄绿化等工程。2018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造林3.2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万余株,建成区级示范2个、达标村20个,实现“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绿化目标。获批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镇9个、省级森林村寨46个、省级森林人家70家。2019年,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重点“补”,叩启致富门路。区划界定全区公益林44.52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惠及12个乡镇(街道)5200户脱贫农户,累计兑现农户生态效益补偿2734.7万元。全区实施退耕造林3.82万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184万元。积极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共聘请880名生态护林员,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工资1981万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着力“建”,推动产业融合。以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为重要突破口,重点围绕果蔬、林药、林畜(禽)、林菌、林蜂、林油等林下经济产业,深入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盘活用活林业资源。2020年以来,全区发展林下黄精、仙草等中药材1140亩,在坝黄、和平、桐木坪打造林禽试点6个,发展林禽71.4万羽;发展林下套种珍珠花生示范点2个,套种珍珠花生7990亩;林下套种辣椒、香芋、南瓜等蔬果1300余亩;依托瓦屋油菜花蜜源基地、桐木坪黄桃基地等建立林下养蜂示范基地3个,发展林蜂3000箱,蜂蜜累计产量90吨;在六龙山等乡镇建立林下食用菌试点4个,投入菌棒1万余棒。推进以油茶、竹子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人造竹板、森林食品、林药等精深加工产业,全区新造油茶4万亩、油茶抚育6万亩;新造竹子0.8万亩、竹子抚育2万亩;培育油茶专业合作社21户。围绕“苗木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建设目标,在全省创办首家“轻基质”育苗容器加工厂,培育三华、黔碧和湘林系列优良三年生油茶“轻基质”容器苗40万株,两年生苗木260万株,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与大连民族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完成全市优良品系油茶苗培育目标5000万株。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铜仁市锦程集团山茶小镇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以和平为中心的5.8万亩油茶基地建设,打造了和平乡、坝黄镇2个万亩油茶乡镇,以及苗哨溪、遥山沟、八村等10个千亩油茶村寨,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注重“融”,丰富生态内涵。推进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调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自然景观,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靓丽名片。推进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规划相融合,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打造森林生态旅游乡镇;推进生态保护与村规民约相融合,将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的思想意识;推进生态保护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挂牌设立湿地自然学校,将湿地保护知识列入教学课程,推进森林防火、生态保护进校园,开展以生态为主题的征文、摄影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推进生态保护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制作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民族歌曲、传统手工艺品,形成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宋国平、孙国军、龙春霞)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