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思南视窗>>头条

思南:着力打造乌江中下游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1年10月22日08:50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金秋的思南,山水相间,硕果累累。在这“架上累累结硕果,风吹稻海荡金波”的丰收时刻,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思南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坐标上,回眸中国共产党思南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思南的发展是壮美的、从容的、温暖的。

这5年,思南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完成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114个,政治生态更加清明、更加清正、更加清朗。

这5年,思南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87万人,39431人搬出大山融入城市,2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0万思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夙愿。

这5年,思南县县域经济迸发强劲活力,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市前列、平均增速达9.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达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达9.87%,思南经开区成功创建“200亿级园区”。

这5年……

凡是过往,皆为章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思南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将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加快把思南建设成为乌江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党的建设谱新篇

“老人家,您头发这么长,该修剪喽。”

“那你帮我剪了哇!”重阳节,思南县卫建局组织党员干部,到该县天桥乡走村串寨,慰问孤寡老残人员时,发现该乡湾里村苏上组苏尚瑜老人头发较长,但因离集镇较远,加之腿脚不便,平时很少出门,慰问人员立马找来理发工具,现场当起了理发师。

“您不要动哈,我不是专业的哟。”现场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和谐温暖,一阵“咔嚓咔嚓”后,老人拿起镜子照了照,“这下年轻多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跑跑腿、谈谈心、理理发,是思南县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该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传递温暖和关爱,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办不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大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

5年来,思南县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同时,该县各党委(党组)集中学习2200余场次、专题研讨1000余场次。各级党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500余次,组织生活会5500余次,“三会一课”13.5万余次,党员活动日6.1万余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坚定。

5年来,思南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从各单位和乡镇,分批、分年度选派8791人次驻村帮扶,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提拔或进一步使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700余名。

同时,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亿余元,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建立500亩以上坝区党组织18个,在产业链上建立联村党委3个。

5年来,思南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创新路径,大力推进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示范点,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色物业”试点创建,持续深化村级区域联动发展“三带六同”模式,全力打造了“七心港湾”品牌。

5年来,思南县坚持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全县上下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工作难点问题,切实将党组织延伸到底,治理路径畅通到底,服务触角覆盖到底,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谱写了新的篇章。

立足“四化”开新局

“分层摆好,不要重叠,温度调到40℃。”10月17日,思南县凉水井镇丰云村红托竹荪的烘烤房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把新鲜的竹荪送进烘烤房,从高温—低温—高温,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温度计和时间表,每一环节绝不马虎。

地处思南县东部的凉水井镇,2.6万亩森林被列入国家储备林,森林覆盖率高达62%。今年初,当地政府利用森林资源,在林下发展500亩红托竹荪。

“护好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林下种植红托竹荪,就是我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该镇党委书记石登明说,凉水井镇立足生态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和规模,让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山美民富的经济优势。

5年来,思南县聚焦生态茶、生态畜牧、优质蔬果、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初步建成张家寨、香坝、大坝场“三大茶区”、三个“万亩花椒乡镇”、四个“万亩油茶乡镇”等多个农业产业品牌;成功申报了“思南黄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思南晏茶”国家地理著名商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工业现代化初具雏形。5年来,思南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21亿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85亿元,累计实现增加值88.14亿元,累计完成税收12.87亿元,新增就业4510余人,共引进项目46个。

旅游产业化进一步推进。5年来,思南新依托“乌江山水、历史文化”名片,做足“千里乌江、思南绽放”文章,构建“一廊打通、两极拉动、三足鼎立、四面开花”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5年来,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3.13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50.02%;安化街、小桥沟、李家寨三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取得阶段性成效;常熟大道、云山路(东段)、梧桐路、中和大道延伸线、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型城镇化正大力推进,城市变得更美。

行而不辍,砥砺前行开新局。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思南县积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踏下“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油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跑出属于思南发展的加速度。

中流击水久为功,接续奋斗正当时。“5年来,全县上下各级党员干部团结一致,苦干实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用1.8万名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70万群众的幸福指数。”思南县委书记席龙海说,下一步,思南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打造“五高五强”新思南,建设乌江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思南篇章!

围绕“四新”强基础

“这水还是很干净、很清澈,黄颡鱼、大口鲇也越来越多了。”近日,思南县畜牧渔业工作人员,又到该县境内的龙底江巡江,详细了解江里渔业资源情况。负责人刘和说:“为了加强思南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推进龙底江水资源生态保护,我们不定期地以‘水、陆、空’立体方式开展巡河。”

龙底江水资源丰富,没有工业污染,水质清澈,是贵州省内陆淡水河流野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存较为完好的河流之一。2011年11月成功申报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颡鱼、大口鲇。

思南地处乌江中游,为了响应国家提出“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号召,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河。近年来,思南县聚焦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目标,组织实施禁渔执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严厉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县江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改善,水资源生态系统不断向好。

按照“以证定船、以船定人、一证一档”的工作要求,开展宣传动员,鼓励渔民退捕上岸。2019年底,思南县全面完成121艘渔船退捕上岸工作,回收报废注销退捕渔民的“船、网、证”,同步建立退捕渔民“一船一档”资料,按时完成了全县的禁渔退捕工作。

不仅如此,该县还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乌江两岸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思南县累计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四个,完成总投资5625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162.23公顷,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01%。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思南县大数据企业20家,大数据主营业务累计收入达16.26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1.98亿元,高标准完成了19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了32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谋划了10个大数据应用场景。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思南县系统谋划推进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交通投资85.3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8035.185公里、较2016年增长47.6%,水陆交通更加便利。

成功探索了“骨干水网”模式,建成过水湾、龙洞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大水网”基本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电力、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提质升级,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成为现实。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思南县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周济)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