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思南视窗>>社会传真

思南县掀起“秋收”“冬种”热潮,为来年夏粮增收抢足新机

2021年10月22日09:50 |
小字号

秋分过后,悄然间已进入一年之间最繁忙时节,各地纷纷掀起“秋收”“冬种”热潮,为抢抓冬种新机,优化产业布局,夯实来年粮油产业基础,我县在“支农”、“助农”、“护农”上下足功夫。

(一)抓好科技“支”农,让秋收跑出“加速度”。一是尽锐出战,全力做好秋收服务。为了确保颗粒归仓,我县派出最精锐农业队伍,5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高级)、1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9位坝区技术服务专家、56名点对点技术服务专家分赴各乡镇组织抢晴抢收。二是千方百计,全力做好农机调运。为抓住“国庆”前晴朗天气,县农业中心想方设法从各地调运了联合收割机26台,助力秋收。在全程机械化帮助下,我县粮食收割损失效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不仅丰足了产量,更是鼓足了群众腰包。三是贴心服务,全力抓好农机补贴。为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益,我县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于2017年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将现农机购置补贴办理工作延伸到乡镇,形成“25+1”农机购置补贴办理模式。2021年,我县再次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将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纳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农户添购农机械。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农机示范社1家、省级农机示范社1家、市级农机示范社2家,有各类农业机具1.87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45.47万千瓦。

(二)抓好谋划“助”农,让冬种播下“魅蓝图”。一是科学规划,提升传统产业。我县既是产粮大县又是产油大县,粮油种植规划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工作,为提早做好谋划,我县组建冬种专家组对种植规划进行了及时研判分析,印发了《关于抓好2021年全县秋冬种工作的通知》,将秋冬种计划进行了明确。二是因地制宜,做强优势产业。今冬明春期间,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规划是以培育生态茶、生态畜牧、优质蔬果菌和中药材4大主导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六稳、三增、五提升”工程。利用与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签订的“院县合作协议”,在产业规划、人才培训、科技成果的运用和推广、技术服务、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全力抓好长效产业管护,短期产业移栽工作。三是博取众长,培育新兴产业。红薯产业作为我县的传统产业,自2018年引入贵州佳里佳公司发展红薯加工产业后,红薯加工业已成为我县产业发展翘楚。在佳里佳公司引领下,全县种植“双高”红薯达到5.03万亩,预计产量达到12.575万吨,鲜薯产值达到1.2575亿元。目前,已在思南县三道水乡已建成占地120亩的厂区,引进建有淀粉生产线、粉丝粉条生产线、包装生产线、薯渣烘干厂等加工设备,可年生产各类酸辣粉一亿桶,销售淀粉1.3万吨,粉丝粉条6000吨,薯渣1.5万吨,合计销售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全县10000多户农户,通过直接参与红薯种植,户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

(三)抓好执法“护”农,让农资穿上“黄金甲”。一是开展农资储备行动。为及时掌握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储备和价格情况,提前做好农资储备调运,确保供应充足。我县农业、供销部门,精心合作,积极对接农资生产企业,畅通农资物流渠道,满足群众生产需求。目前,已储备化肥0.571万吨、农药5.68吨、农膜23.8吨、油菜种子17.25吨、脱毒马铃薯种14300吨、小麦种子153吨、绿肥种子120吨。二是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探索出“农业综合执法县乡联动改革制度”,通过县乡联动执法方式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全县农贸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农资经营门店、农资仓库等地等进行专项检查,为冬种扫清雾霾。目前,已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20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合作社32个/次,检查农资经营户431户次,检查农资市场25场次。三是开展执法能力质提升行动。通过机构改革,我县将农业、畜牧执法队伍进行合署办公,并增设渔业中队加强长江“十年禁捕”执法。目前,已完成执法人员文化素质、执法能力提升培训,在冬种中将全力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驾护航。(梁旭青)

来源:思南县政府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