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黎平视窗>>时政要闻

移民小区笑声欢

——黎平县续写“后半篇文章”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2021年09月06日10:27 |
小字号

在黎平城北易地移民安置区,一群老年人在小区公园里拉家常,他们从不同乡镇搬来,说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杨昌儒对能赶在“末班车”搬迁进城充满了感慨。

“城里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千万倍,现在再回老家,连走的路都没有了,当时如果没有搬出大山,估计连起码的生活都成问题。”在城里生活了两年的杨昌儒,回到原来山里的老家,看到那些没有了生活气息的残垣断壁,对比现在的幸福生活,心里如释重负。

杨昌儒的生活状况,仅是黎平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12月15日,该县十三五规划搬迁的9269户39669人,已经全部实现搬迁入住,他们搬出了世代蜗居的贫困大山,开启崭新的生活。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黎平县把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将所有安置小区都确定在就业吸纳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县城中心区,并注重安置点空间布局,一公里范围内有工厂支撑就业,半里范围内有政务中心、学校、医院和农贸市场,方便办事、就学、就医和生活。

“丈夫在外务工,我在家照顾小孩,一直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社区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推荐我到楼下的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工资2600元,既能务工挣钱,又能照顾孩子,可方便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邓兆兰说。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要求,黎平县聚焦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引进环境污染小、产能消耗低的扶贫车间370余个,完成转移就业培训428期2974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3258人,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就业12466人,月平均工资在3500以上。

对带动就业人数达10人以上的扶贫车间实行“三免两减半”政策,即前三年免除场地租金,后两年场地租金减半。去年以来,黎平县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引进扶贫车间、生产基地23家,解决就近就业工作岗位1820个,带动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523人。

搬迁进城住上新房,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老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发展产业,每年还能固定分红……细数这一桩桩美事,每一个搬迁群众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走进龙形街道乡愁馆,看到锄头、犁具、钉耙、簸箕等这些以往农村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有序地陈展在馆中。为帮助易搬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黎平县创新实施“三进社区”创建,完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乡愁馆、健身场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留住乡愁,找到归属感。

10余支文艺宣传队,利用传统节日、国家法定节日等时间节点,通过舞蹈、相声、山歌、侗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感恩教育,易搬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展现出移民新区崭新的生活面貌。

在移民社区管理、治理工作中,该县进一步强化党建载体,优化基层党建体系,采取联建、共建等模式,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按照搬出地源、移居相邻划分党建服务网格,建成基层党组织9个,配齐党组织干部29名,转入移民党员706人,以“实现小心愿、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办理小事务、整治小环境、收集小信息、解决小问题、推进小宣传、提供小服务”的“十小工作法”,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杨理显)

来源:黔东南日报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