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民族大学>>民大新闻资讯

“贵州民族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之‘民大红心’”系列报道

郝亚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2021年07月09日16:21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贵州民族大学推出“民大红心”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学校基层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启迪广大师生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在不断前行中汲取奋斗的智慧和力量。

“共产党员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时刻怀揣职责和义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说起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学学科首席专家郝亚明如是说。

作为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郝亚明2007年博士毕业后便进入到南开大学工作,并在民族政治学与民族社会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推进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2020年10月,他决定加入贵州民族大学,在民族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研究等方面继续发力,立志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郝亚明教授在国家民委贵州民族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牵手贵州民大 致力推动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贵州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镇,有大量‘富矿’可挖;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几所民族院校之一,有着深厚的民族问题研究传统;贵州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创建中作出了很多成就,值得总结提炼。”作为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学者,郝亚明一语道出自己选择贵州、选择民大的理由。

事实上,早在自己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郝亚明深入西藏和内蒙古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在此过程中,他不仅认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对少数民族服饰、音乐、舞蹈、饮食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正是这些,促使他义无反顾走上了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道路。

“南开大学是一所学术底蕴非常深厚的学校,我的理论水平在那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希望回归民族地区田野,努力推动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为西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郝亚明说。

正当郝亚明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重新规划之际,一直将民族学作为传统优势学科进行重点打造的贵州民族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这与郝亚明的学术构想不谋而合。于是,2020年10月,郝亚明正式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学学科首席专家。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为郝亚明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证书。

潜心民族研究 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新思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方向目标,为我们抵御国内外分裂思想侵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起磅礴力量。”郝亚明说,因为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具理论创新性及实践指导性,所以他很早就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话语体系构建工作,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等方面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发表了一系列专题文章,在学界形成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截至目前,郝亚明先后荣获“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等称号。荣获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类);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一项,国家民委研究项目一项。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在郝亚明的计划中,接下来,他将不断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努力构建跨学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话语体系。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抓手,把党和国家近年来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论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核心的整体性论述。

郝亚明教授参加国家民委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

发挥自身所长 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牵头成立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计划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一系列前沿课程,努力作出一些标志性学术成果……虽然来到贵州民族大学的时间不长,但郝亚明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环境,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

在他看来,当前是贵州民族大学发展的历史关键性时期,突破点就在于通过学科建设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此,郝亚明定下目标:通过申报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以科研成果助力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鼓励学生以多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从事民族问题研究,努力在学生培养方式、培养模式上提出有效的改进性建议。

2021年初,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下,郝亚明牵头成立了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该机构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学术生产力为宗旨,以科研能力挖掘与科研产出提升为导向,致力建设成为新型学术科研创新平台。接下来,研究院将通过组织或安排各种科研活动,达成“提升科研能力,助力科研产出,培育学术团队,支撑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建设好跨学科科研平台的同时,还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做好当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郝亚明建议,要坚持广泛宣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重要意义、基本路径等内容,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举办专题日、评选代表人物、张贴标语、自媒体平台等形式介绍给大学生,让大学生自身成为对社会宣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同时,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公共课程,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去,让全体学生系统接受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教育。

此外,积极推动各民族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培养共同体的情感与友谊;组织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型社区、单位、个人进行考察访问,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共同体意识;利用民族院校学生在民族地区广大民众中的社会联系,让他们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当地村寨和社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中去,以社会实践强化自身的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