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辛苦了!家里还有什么困难?”“请放心,我们定不负众望,凯旋归来!”日前,刚从江汉方舱医院下班的贵州省职工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陈庭媛正与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袁周视频连线,心里暖暖的。
陈庭媛是贵州省职工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名护士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她主动请战参加驰援武汉的救援任务 。2月15日凌晨,接到通知的她匆匆把4岁的儿子送到父母家后,便义无反顾地跟随贵州省第五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奔赴前线。
火线入党。陈庭媛供图
“为什么要这么积极上前线?心里不害怕吗?”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大于恐惧,穿上这身白大褂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据陈庭媛介绍,她刚到武汉第二天,就和另外两名同事在医疗队临时成立的党支部完成宣誓,火线入党。“这是一份光荣,更是责任和担当!”
作为医疗队第二工作小组组长,为了让队员们熟悉环境,增强进舱信心,迅速进入角色,陈庭媛带着大伙反复来到方舱医院踩点,提前熟悉这里的诊疗设备和电脑系统,对工作流程也进行了初步了解。
认真负责。陈庭媛供图
“我们的目标是在确保每个医护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妥妥地照顾好患者。”陈庭媛坚定地说。
2月25日凌晨1点,陈庭媛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值夜班。
加油。陈庭媛供图
笨重的防护装备穿戴完毕后,她走进病房开始工作。1个小时下来,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护目镜和脸上也都沁满了汗珠,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舱”里的工作细致琐碎,护士除了要辅助医生,还要负责领餐、送饭、排床位、发药……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回到医护人员的工作间,在用酒精消毒的过程中,红肿的脸涌出一股灼热感。每一天,和很多队员一样,这是陈庭媛必须经历的痛楚。
逆行英雄。陈庭媛供图
“虽然我们每天都穿着尿布湿上班,但大家尽量少吃少喝,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习惯了也觉得没什么。”积极乐观的陈庭媛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
除了做好日常护理,医疗队队员们还要帮助患者疏导焦虑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此,我还在网上学了很多武汉方言,现在还说得挺溜的。”陈庭媛笑着说,刚开始大家不太能听懂一些老年患者的方言,她上网查了很多并制作成一张“武汉方言释义表”发在群里供小伙伴们参考,确保与患者沟通无障碍。
武汉方言释义表。陈庭媛供图
“我们非常感谢陈庭媛以及贵州驰援湖北医疗队,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身为医者的仁心把我们从病魔中救了出来……”“小陈护士,那天晚上我再次被恶魔惊醒后,是你蹲在床边安慰我、鼓励我,一下子唤醒了我对美好生活向往……”在汉江方舱医院东区病房里,一封封病患手写的感谢信中,细数了陈庭媛和队员们的工作日常,语句平实真诚,感言发自肺腑。
感谢信。陈庭媛供图
类似这样的感谢信,贵州医疗队队员们收到了许多。他们入驻江汉方舱医院后,克服重重困难,真情服务患者,获得了患者们的认可和好评。
在方舱医院里,病人虽然看不见医护人员的庐山真面目,但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手势,都是彼此的鼓励和温暖。
陈庭媛和队员们也许下心愿:“下次再见,我们一定不再需要口罩,就这么面对面,一起吃上一碗热干面!”(孙妤)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