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8岁的郑龙从山下的幸福小学调任到山上的海嘎小学担任校长。彼时,海嘎小学仅有一位教师和八名学生,设有一个学前班、一个一年级和一个二年级。看着眼前的一切,郑龙陷入了沉思。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郑龙对为数不多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过程中,他了解到海嘎小学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曾经也有过六年级,但因学校条件简陋,不少老师都选择了离开……
8月3日至10月底,共青团开阳县委联合贵阳市少年宫在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免费为青少年进行课外艺术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共青团贵阳市委和市少年宫组织展示成果。 据悉,去年以来,共青团开阳县委联合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启动实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利用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团属阵地,聘请专业教师和派遣志愿者,通过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希望小课堂”……
7月20日,独山望城社区移民安置点的“四点半学校”里分外热闹,孩子们在辅导老师和社区志愿者陪伴下,阅读、画画、写作业、玩游戏,度过快乐而充实的暑假时光。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解决搬迁群众学龄子女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无人看管的难题,独山县以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为载体,通过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在望城社区移民安置区试点,创建了该县第一所“四点半学校”……
“我特别特别高兴,因为我考上了一中,而且校长还亲自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和复习资料。”7月25日,看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桐梓县黄莲乡上螺蟹村的苗族女孩杨贵芬喜不自胜。 黄莲乡上螺蟹村是省级一类深度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444户1983人,其中134户734人是苗族同胞。过去的上螺蟹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们鲜少与外界接触,几乎处于半封闭状态。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靠务农为生,“人多力量大”“知识吃不饱”的落后思想十分严重,村民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大方县对江镇元宝村元宝小学,地处贫困山区,许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2017年,元宝小学筹建了校园足球场,同年4月,元宝小学足球队正式成立。 3年多来,元宝小学足球队越战越勇,他们蝉联了大方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小学女子组足球团体比赛冠军,其中有4名球员被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西南分院录取……
7月17日,在龙里县湾滩河镇金星村下岜金苗寨乡愁馆的农家书屋里,两名小女孩坐在凳子上认真看书。 龙里县湾滩河镇金星村下岜金苗寨,位于龙里、贵定、惠水三县交界处,距离县城68公里,是一个苗族世代聚居村寨。在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引领下,金星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改造家园,将原本废弃的苗族老屋改造成乡愁馆,并在里面打造农家书屋。今年1月,乡愁馆投入使用,并免费开通网络……
为积极响应全省“大扶贫”战略,让科学文化之光照进贫困山区。6月22日,由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举办的“情暖古州·科普扶贫到榕江”主题科普活动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水族乡高排完小,为该校全体师生送去一次“科技大餐”。 据了解,“科普扶贫双下乡”一直以来是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以“科普+扶贫”方式服务于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活动结合贵州省“大帮扶”战略和电力行业特点,聚焦贫困地区的学校及农村社区,通过开展电力科普活动、捐资助学、捐赠教学办公设备设施、修缮校园等方式,对这些地区的学校及社区进行公益帮扶……
早上6:40,彭有兴跑步到营仓村村口的小山坡,这是他每天要“打卡”的地方,站在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学生们。 5人、10人、20人……他遇到学生就会集结组队,直到形成一百四五十人的队伍,大家沿着路边有序行走,彭有兴带着学生一路小跑,一起唱歌、拍手,还不时地督促学生们维护道路清洁。这样的画面在龙场镇早已成了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