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出山入海 看貴州黃牛如何成就“美味產業”

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
2024年04月04日08:4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米粉放入開水中燙熟,撈出放入香菜、蔥末,舀上滾燙的原湯及牛肉粒,一碗色澤清亮、肉香濃郁的牛肉粉就做好了。食客根據口味加入酸菜、糊辣椒,再以酸蘿卜、辣椒段佐之。

嗦一碗牛肉粉,是黔西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選擇。以本地肉牛為主料,黔西牛肉粉“清、鮮、濃、香”的特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食客,遍布大街小巷的184家門店,每月消耗肉牛500余頭。

規模化養殖。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規模化養殖。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煙火升騰,離不開穩中向好的產業支撐。數據顯示,2023年貴州全省牛飼養量671.44萬頭,牛存欄503.6萬頭、出欄167.8萬頭,牛肉產量22.2萬噸,牛存欄、出欄、肉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9位、第14位、第12位,呈現出良好的產業發展勢頭。

生態養殖 締造舌尖美味

“哞……”黔西市金碧鎮新蘭村肉牛養殖場內,歡快的牛叫聲此起彼伏。聞聲望去,工人正忙著添加草料,一頭頭體格健碩的安格斯牛紛紛探出頭來品嘗“美餐”。

黔西地處烏蒙高原,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山區,150多種野生牧草恣意生長,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黔西生態黃牛高原產區。

生長在高山牧場的廣闊天地裡,黔西黃牛肌肉含量高而脂肪少,肉質細嫩、口感鮮美,走俏省內外市場。2023年,該市肉牛存欄14.34萬頭、出欄4.56萬頭,現有大灣區肉牛生產供應基地2個。

牧草繁盛。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牧草繁盛。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武陵山區,沿河縣河壩村村民杜顯權與牛打了多年交道。“最多時有110頭,平均每年出欄70多頭。”杜顯權的“養牛之道”,在於種好草。他說,以前本地種植的飼草數量有限,從外地購買成本過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家養牛的積極性。

為加快飼草料體系建設步伐,沿河不斷擴大人工種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保証肉牛天然的進食草料。2023年,沿河新增種植甜高粱1.5萬畝、23個鄉鎮(街道)實施新增人工種草面積1.2萬畝,持續為全縣肉牛提供優質“口糧”。

飼料是肉牛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為喀斯特地貌孕育的奇跡,貴州全省共有草地282.45萬畝,且水熱條件好、產草量高、青草期長,牧草資源豐富。

以“打造南方草地生態畜牧業重點省”為目標,貴州持續加大各項草原保護制度落實力度和牧草種植面積。同時,大力推進人工草地建植,組織落實牧草管護利用措施,人工種草保留種植面積101萬畝,高大型牧草保留面積45.86萬畝。

黔州大地,環山抱水。好山好水和豐富的林草資源,養育了品質優良的貴州黃牛,成就了肉香味鮮、嚼勁十足、營養豐富的優異品質。當前,貴州黃牛已有5個地方品種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証,“關嶺牛”2021年榮獲第106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黔西牛肉粉。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黔西牛肉粉。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品牌驅動 黔牛出山入海

將活牛從貴州運輸到江蘇無錫的屠宰場,當晚宰殺冷鮮轉運到上海金山的分割配送中心,次日一早新鮮的貴州黃牛肉就能上線長三角區域各大生鮮銷售平台。

悠閑覓食的牛群。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悠閑覓食的牛群。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跨越一千多公裡出山入海,“鮮”到長三角。為了這份“鮮”,貴州做了許多探索與實踐:

品牌端發力。“貴州黃牛”入選全省10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系列產品已進駐盒馬鮮生、大潤發等全國300多家生鮮超市並設置專售檔口﹔

貫通產加銷。一條覆蓋肉牛販運、養殖、屠宰、加工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涉及冷鮮、熱鮮、調理制品等39個產品種類的貴州肉牛制品香飄四海﹔

貫通大市場。持續拓寬貴州肉牛對接消費大市場的銷路,分別在上海、廣州、成都建成3個牛肉精細分割加工中心,每年銷售到省外的牛肉達4萬噸左右。

去年5月,首屆貴州黃牛烹飪大賽暨招商引資活動上,國內50位知名烹飪廚師同台競技,50道優質貴州黃牛菜品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討論熱潮﹔7月,在第六屆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上,“貴州黃牛”鮮牛肉、牛肉干等系列產品受到上海市民熱情追捧﹔9月,首個貴州關嶺黃牛品鑒中心落戶廣東佛山禪城,成為當地消費者的“心頭好”……

政府牽線搭台,企業供應保障,產品以質取勝。眼下,貴州以關嶺、思南為代表的7個肉牛示范縣發展迅猛,擴群增量快速增長。乘著“黔貨出山”東風,貴州黃牛北上京津冀、南下粵港澳,擺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並憑借其生態健康、營養美味和獨特口感獲得了省內外市場的一致認可。

在黔西市百味“嗦粉街”,市民游客正在品嘗牛肉粉。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黔西市百味“嗦粉街”,市民游客正在品嘗牛肉粉。黔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貴州黃牛“出山入海”,一頭連著消費者,一頭連著養殖戶。截至目前,貴州已累計發展肉牛養殖場(戶)49萬戶,建成家庭農場12267個,新增養殖場戶10703個,覆蓋帶動60萬人參與肉牛產業。

從高原到餐桌,從原生態的跑山牛到舌尖上的美味享受,貴州黃牛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味產業”,而憑借群眾基礎好、產業鏈條長、帶富能力強,貴州肉牛產業正繼續書寫著“一頭牛帶富一方人”的新“牛經”。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