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桐梓:非遺迎新年 年味有傳承

玉兔辭舊春華啟,龍騰新歲萬象新。這個元旦,遵義市桐梓縣廣大人民迎接新年有了更多新鮮的體驗,泥哨、剪紙、糖畫……各種“指尖”技藝齊慶賀,喜人的新年氛圍感滿滿!
走進桐梓縣桐梓泥哨第四代傳承人姚德波的工坊裡,他和工人們正在趕“新年”哨。捏制、開哨、修整……經過手藝人們不到10分鐘的捏制,一個栩栩如生的“龍寶寶”半成品便展現在眼前。
桐梓泥哨傳承人。王琨榮攝
今年,姚德波通過“非遺+文創”的方式,推出系列主題產品,深受各地消費者的青睞。“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我們設計出一款‘龍寶寶’泥哨,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很多的人來了解我們非遺的文化,體驗非遺的魅力。”桐梓泥哨第四代傳承人姚德波說,希望自己設計的龍寶寶能得到大家的喜歡,並且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龍馬精神。
桐梓泥哨系列產品。王琨榮攝
據了解,桐梓泥哨於2014年被列入桐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需經過選土、揉泥、捏制、開哨、修整、燒制、彩繪等1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而成,成品泥哨,可以吹出清脆的聲音。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剪出新年期望。在桐梓縣蟠龍高級中學,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拿起剪刀認真地構思著自己的創意,不一會兒,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陸續從學生們的手中完成。
蟠龍高級中學學生剪紙。王琨榮攝
“我剪了一幅窗花,它是比較有趣和簡單的,准備過年回家貼在窗戶上,這樣子比較喜慶。”桐梓縣蟠龍高級中學學生周榆潔開心地說道。
剪紙又稱刻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
蟠龍高級中學學生剪紙。王琨榮攝
“用剪紙的方式帶領學生們慶祝新年的同時,學生們還可以了解非遺、體驗非遺,真切地感受到非遺的魅力,”桐梓縣蟠龍高級中學剪紙教師田燕表示,用“指尖”上的藝術來傳遞新年期許,感到非常有力量。
“以筆替勺 ,融糖為墨”“觀之若畫,食之有味”,桐梓糖畫是集繪畫、民間剪紙、傳統書法和雕刻等藝術為一體的復合藝術技藝。2022年,桐梓糖畫被列為桐梓縣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桐梓糖畫制作的龍。王琨榮攝
在桐梓縣婁山關將軍希望小學旁,非遺糖畫第三代傳承人龍家才早早就開始出攤,備好工具、熬好糖漿,便開始作畫“表演”。隻見他從小鍋裡舀出一勺糖稀,抖、頓、放、收……婉轉迂回,幾分鐘后,騰雲駕霧的巨龍、精美大氣的花籃等隨著縷縷糖絲的飄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桐梓糖畫。王琨榮攝
“今天我做了一隻龍和象征著盛世和平的花籃,來迎接新的一年 ,希望大家吃到了我的糖畫,能甜甜蜜蜜,紅紅火火的過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桐梓縣桐梓糖畫第三代傳承人龍家才滿懷祝福地說。
如今,泥哨、剪紙、糖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新年的氛圍已隨著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越來越有年味。(萬蓮蓮 、王琨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