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黔醫院青年醫師張善穩:下足“心血” 守護健康

李麗萍
2023年08月19日08:0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人的一生,心臟要跳動近26億次。這個跟拳頭差不多大的器官,就像一個強壯、不知疲倦的肌肉泵。

4分鐘,這是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心臟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關鍵卻也脆弱。

在貴黔國際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善穩這裡,時間真的就是生命。

每年門診接診患者約5000人次,住院部經管病人約1000人次,完成手術400例左右……張善穩用從醫的12年時間,挽回了無數心血管患者的生命。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對於張善穩來說,不僅是一句醫學誓言,更是一種自覺的責任和使命。無論身處臨床一線,還是立足管理崗位,見証一顆顆心臟重新恢復跳動,已成為他的最高理想和最大快樂。

一心成長 與患者“同頻共振”

教科書上說,一般情況下,人體經歷半小時搶救,若仍沒有生命體征,基本宣告病人去世。

在張善穩看來,不到最后一刻,絕不放棄!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可以再試試。

張善穩(右二)查房了解患者情況。受訪者供圖

張善穩(右二)查房了解患者情況。受訪者供圖

2016年,張善穩的科室接收了一個患有暴發性心肌炎的12歲女孩,送到醫院時病情便已嚴重。“進入心臟監護室不到一小時,她的心臟就驟停了,我們立即啟動搶救,半個小時過去,沒有任何反應。”張善穩回憶。看著這個年輕生命,他決定繼續實施搶救。

持續搶救近一個小時,奇跡出現了。女孩恢復自主心跳,也有了血壓,經過進一步的輔助治療,10天后,女孩的病情逐漸穩定,成功出院。“她現在還活得很好,應該已經上大學了。”張善穩笑言。親歷了生命在絕境中的重生,他開始相信,隻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生命。

長期的臨床工作不僅練就了張善穩的精湛醫術,更培養了他將自身悲歡與病人同頻共振的心懷。在他眼裡,躺在手術台上、坐在接診室裡的病人背后連接著一個家庭、串聯了一個“小社會”。“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激發無限潛力。”他說,知重負重、敢為善為,才能讓更多衰弱的心臟恢復搏動,讓更多絕望的家庭重獲幸福。

可是,醫學不是萬能的。每當面對病人的埋怨、不理解,張善穩心中仍難免委屈、氣餒。這種時候,他告誡自己保持冷靜、堅守職責,通過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提振信心,並不斷調整方案、優化措施,讓盡可能多的病人獲得高效治療、讓絕大部分手術取得成功,不辜負希望、不沉沒價值。

一代傳承 與團隊“向陽成長”

支撐一個醫生成長的要素,除了感悟,更多是經驗。

在獲取經驗的道路上,張善穩找到一條“捷徑”:向醫院裡的老一輩專家教授請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快速增長見聞、吸收知識、解決問題。”他說。

2.張善穩(右)與醫療團隊為患者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張善穩(右)與醫療團隊為患者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把長鞘換成短鞘,一個經驗之策解了手術難!”張善穩還記得,在2021年的一台安裝三腔起搏器手術上,如何將左室電極置入冠狀靜脈竇,讓醫生們犯了難。當時,何國祥教授(貴黔國際總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提議更換血管介入器械,並帶領醫生共同開展手術,很快便為病人順利植入心臟起搏器。

就如一座宏偉大廈需要堅實的地基作支撐,一個優秀的醫療團隊,更是一代代醫生薪火相傳的結果。為打好每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命保衛戰,張善穩堅持向醫學前輩請教經驗、探討困惑,在“前輩教誨”“前輩精神”的傳承中,以更扎實的專業技能和更嫻熟的操作技術拯救患者的生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路從實習生成長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張善穩的角色逐漸發生轉變,在他身上,“承繼”變成了“傳幫帶”。“前輩們毫無保留地給我解疑釋惑、傳授心得,現在輪到我幫助年輕醫生成長進步了。”他說。

接續與傳承,帶來的不僅是醫療技術、臨床經驗的提高,還在於團隊凝聚力和集體認同感的增強。“舉團隊之力,聚集體智慧,我們用全院、全科室的技術能力為每一位病人解決難題。”張善穩說,醫院煥發活力、病人重獲新生,心之所至,行所必達。

一生創造 與使命“長風破浪”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顯示,我國有3.3億心血管疾病患者,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其實隻要早發現、早干預,可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損害。”可是,張善穩發現,很多人並不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知識。

3.張善穩在門診室為患者進行初步診斷。受訪者供圖

張善穩在門診室為患者進行初步診斷。受訪者供圖

能不能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讓群眾明白早期預防、規范治療的重要性?張善穩想到了短視頻。“當看到有人突然暈倒,或者無意識抽搐,應立馬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心臟病患者在活動后出現胸悶胸痛等情況,要及時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查明病情。”2022年3月,張善穩開通視頻賬號,通過一條條簡潔易懂的視頻,向群眾科普心血管病知識,提高健康素養。

“向外輸出,前提是不斷地向內求索。”張善穩很清楚,醫學是隨著人們對生命認識的深化而不斷發展的科學,這決定了繼續學習對醫生的重要性。為此,張善穩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通過網絡檢索、專業研修、前輩教導等方式,汲取新的知識、掌握新的理論、研究新的技術,用不斷增進的診療能力來承接自己作為醫生的職業使命和社會責任。

“在我所在的亞專業有所突破,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別人做不了的手術。”談及未來,張善穩信心滿滿。如今,他正潛心研究前沿醫學技術、加速提高業務素質,為達到目標蓄力沖刺。在第六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面對“勇擔健康使命,鑄就時代新功”的主題,他說,做好每一台手術,治好每一個病人,就是給國家立功、給社會立功。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