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擇善而從 文明新風潤鄉間

陳康清 敖嘉鈺
2023年08月17日08:3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還不起”等不良風氣的蔓延,成為廣大農民群眾巨大的家庭經濟負擔,深刻影響著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既要給鄉村“塑形”、更要“鑄魂”,這是新時代提出的嶄新考題、面臨的重大課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中央紀委印發的《關於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的意見》﹔貴州省委、省政府發布的《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一系列的政策方針指出:在鄉村振興中,移風易俗是促進鄉村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推動移風易俗,改變不良習慣,樹立積極向上的鄉村新風尚新氣象,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喚醒鄉村文化自覺,擇善而從新風漸勁

——摘掉“面子假面”,豐富“精神裡子”

“文化是生活的靈魂,文化是生活的力量。”喚醒鄉村文化自覺能夠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而移風易俗則是推動鄉村文化自覺進程中的自然體現和結果。

在貴州,各族群眾素來喜愛以歌明理、以戲傳情。觀山湖區百花湖鎮下麥城村以“治風”為主題的布依山歌唱到,“濫辦酒席名目多,心中有苦苦難說,一年吃去幾萬塊,少的也有一萬多,濫辦酒席是歪風,此風不治要貧窮,堅決整治不手軟……”悠揚朴實的布依山歌曲調,朗朗上口的原創歌詞,唱出了廣大村民的心聲,礙於面子有苦難說,盼移風易俗“治風”工作扎實推進,早日解決這塊“頑疾心病”。這首布依山歌從2021年創作出來以后被廣泛傳唱,成為下麥城村宣傳“治風”好幫手。

獨山花燈戲 宣傳文明新風。白華秀攝

獨山花燈戲宣傳文明新風。白華秀攝

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壩井組的一處農家院子裡,鑼鼓鏗鏘、戲韻悠揚,一曲朗朗上口的獨山花燈戲《文明之歌》響徹山村。“人居環境講衛生,生活垃圾莫亂扔,集中存放好裝運,現代社會講文明。”……借著人民群眾喜愛花燈戲的這股勁,獨山縣依托“花燈藝術之鄉”特有的民俗文化資源,探索“花燈戲+N”模式,將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內容與花燈戲嫁接,進一步推動文明新風倡導工作走深走實,營造尚科學、倡新風的良好氛圍。

村民對自身文化的認知、傳承和創新,能夠推動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再以一種新的潮流迅速在鄉間傳播。鄉村的自我革新,不斷地促進自身的發展,那些曾經沉寂的鄉村,正在覺醒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文明之花競綻放,美麗鄉村新機遇

——“新驅動”打造社會經濟雙發展

“我自己親自動手裝扮庭院,每天看到都是神清氣爽的。”

“村裡干淨整潔,聽說是用老物件重新裝修過,既保留了文化特色,又不千篇一律,也不突兀。”

“來對了!我來玩的這幾天感受到濃厚的民族風情,村民們非常熱情好客,農家菜味道很符合我的胃口。”

……

“過時”的鄉村是如何做到“涅槃重生”“魅力無窮”的呢?把“話筒”交給百姓,把“講台”交給群眾,讓群眾成為鄉村的“主人翁”,成為新時代文明的主動參與者、傳播者、宣傳者,協同共治,實踐創新,走出一條“新路子”。

習水縣村民動手制作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標識。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水縣村民動手制作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標識。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干淨整潔的村容村貌,鄰裡和諧的社會風尚,再借助獨特的自然人文風光,盤活現有資源,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打造社會經濟雙發展,共同描繪新時代鄉村好光景。習水縣坭壩鄉南天門村因地制宜,以“鄉村文化大院”為主題,充分發揮村民力量,讓村民執“筆”,實現一戶一景、一組一貌﹔遵義市紅渡村依托紅色文化和秀美自然風光,成為“紅色”田園鄉村旅游勝地﹔三都水族自治縣以節慶、技藝為媒,充分展現當地文化的獨特魅力及自然風光,有效助推“民族文化+旅游”文旅融合發展……讓觀光游玩的游客望得見山水、記得住民族風情,在一個個和美鄉村中探尋文化碎片,找到心靈的歸屬地。

文明新風,拂遍黔中大地

——徐徐圖之,久久為功,做“根”與“魂”的守望者

貴州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五年行動,深入實施“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加強基層組織引領,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紅黑榜”、 “積分制”等作用,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等。要以釘釘子精神破解作風痼疾,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目前,貴州各縣(市、區)已制定婚喪移風易俗具體方案,90%的村(居)已建立紅白理事會並將移風易俗相關要求寫入村規民約。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一項項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務實舉措,匯聚起全民參與的社會正能量,讓文明新風變得更有溫度與活力。

三都:文旅融合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安金山攝

三都水族自治縣文旅融合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安金山攝

美麗鄉村的號角聲聲入耳,一曲曲文明之歌接續傳唱,一幅幅生態美景漸次展開,洋溢在村民臉上是幸福的笑容。廣袤的鄉村是中華民族“根”與“魂”的守望者,文明的鄉風成為最靚麗的文化符號,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繼續寫好鄉村振興的美麗故事。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