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科技:5G數字醫療突破時空限制, 打造健康生活圈

2021年,工信部、網信辦、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5G可推動遠程醫療等數字公共服務的快速發展,要重點加大在智慧醫療等領域的5G應用創新,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文件明確要求發展5G醫療機器人、智能醫療設備等產品,加強5G醫療健康網絡基礎設施部署,豐富5G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場景。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再一次強調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快推進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應用,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交換與保障體系建設,為我國“5G+智慧醫療”發展指明了方向。如今,5G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醫療健康行業,5G遠程醫療監護、5G遠程會診、5G輔助人工智能機器人手術……5G技術在醫療領域逐漸得到廣泛應用。
近日,貴州省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30個5G應用場景示范項目名單,醫醫科技(貴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醫科技)“5G+智慧心臟康復大數據應用平台”上榜。據了解,該項目以具有專業資質的學科團隊為核心,外聘國內行業領軍專家教授為研發顧問,配置大數據心電遙測檢測系統、心電物聯系統及心肺運動評估系統、運動平板、心臟康復運動器材等醫療專業設備,開發建設遠程心臟康復訓練及檢測系統,全面服務於患者、醫療機構、社區之間,實現遠程指導、就近治療、降低費用的互聯網康復訓練模式,以“心康小屋”為載體,為居民提供個性、專業的遠程心肺康復訓練服務。
據介紹,醫醫科技成立於2020年1月10日,是一家集國內外約2000名優質醫療專家和高端信息技術的醫療和健康服務運營智慧管理平台“互聯網+醫療”技術型企業。
醫醫科技在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具有豐富的經驗,與省市區(縣)各級政府簽署戰略協議,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和三甲醫院建立了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長期良好的合作基礎,並以此為基點,搭建簽約了健康生活圈APP平台,通過APP搭載社區B端,為C端居民服務。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醫醫科技業務結構也進行了轉型升級,公司運用大數據採集與挖掘分析技術,利用貴州省內外優質醫療資源,以互聯網為紐帶,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助力構建分級診療體系。以老年病、慢性病和康復訓練管理為切入點,完善家庭醫生與健康管家簽約體系,打造以互聯網醫療服務為核心的健康生活服務平台,將智慧醫院、區域衛生、家庭健康進行組合,依托5G物聯網技術,實現醫、康、養緊密結合,無縫銜接。
打造新模式,讓心臟康復治療搭乘5G快車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現患人數超3億,其中心臟康復剛需人群在全國約有1000多萬人。貴州省每年心臟支架植入手術有15000例以上,貴陽市每年超過7000例,而且每年都以5%-10%的速度遞增,5年來累計達到10萬例。
“在原有的健康生活圈APP的基礎上,我們聯合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國家標准化心臟康復中心’的心臟康復技術團隊,以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適宜技術為核心,組建了30人的研發團隊,通過5G物聯數據,形成專業的心臟康復醫聯體,打造貴州省中西醫結合的心臟康復新模式。”醫醫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饒平介紹到。
“用戶以穿戴式手環作為連接載體,通過心電貼實現實時監測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將數據實時傳導至平台,社區醫生7*12小時在線,如發現異常數據,社區醫生將及時上門對用戶進行動作指導以及方案調整。”饒平介紹,除居家康復外,用戶還可以選擇在社區及養老機構建設的“心康小屋”就近進行心臟康復訓練,通過三甲醫院醫生遠程或現場指導,讓“心康小屋”在社區及養老機構規范、高效運行。
饒平提到,“為了找到最合適的設備,我和我的團隊走訪了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穿戴設備廠家,最終通過多次檢測試驗,最終找到精准度、材質都匹配的硬件設備。”
“5G+康復” 打通康復服務“最后一公裡”
饒平表示,心肺功能康復涉及的醫學評價、處方運動、心臟危險因素矯正、教育咨詢和行為干預等是一個專業的、綜合的長期程序。
“5G+心肺康復訓練體系”依托 5G+智慧心臟康復大數據應用平台,將系統、規范的康復治療從三級醫院下沉到社區和家庭。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機構、各類健康醫療服務機構建設運營的“心康小屋”,為居民提供中西醫結合的心肺康復訓練體系,基於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居家運動心率的心梗預警和實時生命體征監測,以患者為中心,實現心肺康復訓練及危險因素管理。
截至目前,5G+智慧心臟康復大數據應用平台已經在貴陽市17個社區、7家養老機構落地,實際造福用戶6000余名。
“下一步,醫醫科技將以‘5G+智慧心臟康復大數據應用平台’為依托,將5G技術延展至卒中康復、糖尿病康復、高血壓康復等方面。”饒平表示,醫醫科技遵循堅持預防為先,推廣綠色健康理念,為大眾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精細化的健康和康復指導,實現防、治、康相結合的一體化全程管理。持續運用科技和互聯網優勢,完善城市社區和居家養老醫療保障的基礎上,整合平台資源,打通康復服務的“最后一公裡”,將“貴陽經驗”復制到其他城市,為用戶提供涵蓋身心健康、飲食起居各方面的全方位整體服務,真正實現“醫、藥、養、險”整合聯動模式,增強群眾獲得感,提升群眾滿意度,從而搭建以仁愛為基礎、服務為中心、質量為根本、患者依賴、百姓信任、醫生認可的健康生活圈。
來源:數博會執委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促進群眾體育實現更大發展(大家談·一起來想一起來干㉒·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最近一段時間,“村BA”“村超”等“村味”體育賽事引發熱議,鼓舞了各地辦好群眾體育運動的熱情。…
- 保障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辦實事 解民憂)
- 核心閱讀 實施特崗計劃,充實基層教育師資力量﹔推動營養改善計劃提質,確保孩子們吃得放心開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讓更多農村學子擁有“一技之長”……近年來,貴州省實施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保障農村孩子上好學、能就業。 在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孩子們告別跋山涉水的上學路,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實驗小學,食堂新增一道白灼大蝦菜肴,深受學生們喜愛﹔在畢節市納雍縣中等職業學校,企業技能大師受邀講學,課堂場場爆滿……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貴州省深入調查研究,實施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通過充實基層教育師資力量、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升級、職業教育擴容提質等措施,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保障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能就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