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麥浪香滿天 機械收割忙

沿河縣山地麥田。張洪全攝
眼下,正值小麥成熟收割關鍵時節,趁著晴好天氣,沿河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機收服務隊,幫助各地麥農搶收小麥,確保糧食安全、及時收割入庫,夏種不誤農時。
近日,筆者走進甘溪鎮齊心村有機小麥示范基地,層層麥浪順著地勢鋪滿整個山頭,梯田裡麥穗飄香,一片金黃。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麥浪中來回穿梭,切割、剝殼、脫粒、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在農機駕駛員的操作下一氣呵成,20分鐘不到就收割完一畝麥地,田間地頭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收割。張洪全攝
為提升山地特色產業機械化水平,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沿河通過示范帶動、政策補貼、技術服務等方式,大力推行機械化收割小麥並實現秸稈粉碎還田,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綜合效益。
“為認真做好小麥機收及減損工作,切實解決農村勞動力緊缺問題,結合沿河縣山地地貌特點,我們因地制宜組建機收服務隊和技術服務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機收服務。根據現場測算,1台收割機每小時能收3畝左右,像齊心村這樣的地塊每天能收24畝左右,損失率在1.2%以內。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生產成本。”該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技術推廣和服務中心負責人趙榜齊說。
收割裝袋。張洪全攝
伴隨著聯合收割機陣陣轟鳴聲,來回作業,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正帶著測規、皮尺、樣本袋、電子秤等測產工具,協同輔助示范點負責人、農戶,按照糧食測產程序,就小麥長勢、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等方面,對示范點的小麥進行開鐮測產。
“我們今年對甘溪鎮齊心村200畝有機小麥進行測產,採取理論測產和實割實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田間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250.88公斤,超計劃目標50.88公斤,增長25.44%,實現總產50.18噸、總產值48.17萬元,試點成效非常好。”該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田永國說。
收割裝袋。張洪全攝
該項目是沿河自治縣人民政府與(貴州)茅台集團合作的訂單產業,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採購麥種、肥料等生產物資,發放到實施生產的農戶手中,同時開展有機小麥種植技術培訓,提高小麥種植效益。而小麥收割后企業按照市場9.6元每公斤的價格進行收購,幫助群眾增收,把全縣小麥打造成特色優勢產業。
據悉,沿河今年發展小麥2.15萬畝,因技術指導到位、播種質量高、生長期天氣條件好,小麥增產在望,目前各地正在抓緊收割小麥。(張洪全、陳晶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評論員觀察)
- 規劃引領、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宜居和宜業兩個方面,在高質量建設和高水平管理兩端發力,體現了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尊重、主動順應 丹青妙手,規劃為先,城市建設須一張藍圖繪到底﹔山河萬裡,實干為要,城市治理要一茬接著一茬干 河北保定實施古城保護更新項目,堅持微更新、漸進式推進﹔江蘇公布100處“樂享園林”項目名單,為群眾營造更多可休憩、可健身的高品質綠色空間﹔臨近畢業季,貴州貴陽為青年人才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並綜合考慮區位優勢及周邊配套以滿足職住平衡……各地牢牢堅持、生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