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安順視窗

安順市普定縣:“四個聚焦”有效促進脫貧人口增收

2023年06月02日08:34 |
小字號

近年來,普定縣認真貫徹國家、省、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部署,聚焦脫貧人口“四項收入”,廣辟增收渠道,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開新局。

聚焦“工資性收入”,切實穩住脫貧勞動力就業“基本盤”。普定縣勞動力輸出較多,工資性收入是脫貧人口增收的主要渠道,通過扎實抓好穩崗就業工作,有效促進勞動力收入穩定增長。一是努力提高脫貧勞動力就業的組織化程度。扎實宣傳推廣“安心干”,聚焦“三個確保”,努力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通過“安心干”服務平台宣傳引導、召開專場招聘會、東西部勞務協作等方式組織勞務輸出,持續提高脫貧勞動力就業的組織化程度。2023年一季度實現脫貧勞動力就業6.3萬人,較去年新增0.38萬人。二是用好用實“安心干”服務平台促進就近就地務工促增收。在3-4月茶園茶青採摘時節,指導縣域內各茶業公司、合作社在“安心干”APP平台上注冊登記並發布招聘公告,通過“安心干”平台落實採摘茶青工2000人次以上。三是抓好就業幫扶車間促增收。普定縣29家就業幫扶車間全部正常運轉,吸納勞動力1626人就業,較去年增加468人。今年計劃新增幫扶車間6家,新增脫貧勞動力就業30人。

聚焦“生產經營性收入”,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增值空間”。大力發展產業,有效帶動脫貧群眾增加生產經營性收入,是吸引勞動力回流、持續增強鄉村活力的有效途徑。一是全力穩定糧食增產增效。普定縣全力抓好糧油生產,深入開展農技人員基礎性示范服務,選派19名科技特派員、產業指導員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2023年力爭糧食單產同比增長3%左右,有效促進群眾增收。二是著力推動產業項目實施促增收。2023年計劃投入到縣財政銜接資金的74%用於實施產業項目15個(其中SPV項目4個,涉及資金4848萬元﹔庭院經濟項目2個,涉及資金85萬元),擬帶動農戶3.93萬人次,受益脫貧人口1.12萬人次。三是落實小額信貸助力產業發展促增收。安排財政銜接資金用於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貼息,助推產業發展。2023年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836戶4107萬元,貸款余額2.9億元。

聚焦“轉移性收入”,持續擴大轉移性收入的“受益面”。對照政策有效擴大低收入群體政策轉移性支付“受益面”,切實提升脫貧人口轉移性收入。一是惠農政策對監測對象應扶盡扶。重點圍繞低收入群體持續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認真做好預警線索排查,落實好“三類人群”普惠、特惠幫扶政策。普定縣667戶“三類人群”全部落實幫扶措施,有效增加了監測對象收入,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二是扎實做好社會保障兜底工作。對符合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性救助等政策的群眾,應納盡納、應保盡保。截至2023年4月26日,普定縣納入民政各類保障對象共15498戶27891人,累計發放各類救助保障金共計2249.3萬元。2023年初新增實施臨時救助73戶199人,發放臨時救助金14.7萬元。三是認真落實惠民惠農財政補貼政策。對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一次性種糧補貼、退耕還林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養老保險等50項惠農補貼按時足額精准發放。2022年10月以來,通過財政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監管系統發放補貼資金37182.56萬元,惠及群眾90.98萬人次。

聚焦“財產性收入”,充分挖掘閑置低效資產“增收潛力”。深入推進農村改革,為有效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探索新路子。一是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和深化拓展“塘約經驗”。積極開展農村“三變”改革示范項目及改革試點創建,在定南街道隴財村等15個行政村深化拓展“塘約經驗”,進一步整合農村資源要素,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資金,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打造示范樣板。二是持續盤活農村資產。認真做好扶貧項目資產排查、確權登記、資產評估和移交,切實抓好經營性資產的運營管理,初步在貓洞鄉和諧村等7個村對低效閑置資產實施養牛場小區改造項目,帶動42戶農戶增收,戶均增收1000元。三是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經營改革試點工作,拓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形式,有效盤活低效或閑置農業資源和資產,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安順市人民政府網)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