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遵義視窗

依托生態優勢 抱團發展養牛

林下養牛奔向“牛日子”

2023年05月31日08:43 |
小字號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娃兒卻不知道哪裡去了……”這首消失多年未唱的放牛歌,如今,又在鳳岡縣新建鎮橋塘村大山深處回響。今年53歲的廖國江說:林下養牛真的很實惠,早上把牛趕進山去,天黑前,放飽后的牛兒成群結隊地回家了,不需要更多的人工管理,還減少了養殖成本。

大山深處放牛人廖登紅.JPG

大山深處的放牛人廖登紅。

走進橋塘村產業公路沿線,散落在道路兩旁殘次林裡時隱時現的牛群,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隨行的養牛大戶廖登紅介紹:去年,他家養了60多頭牛,出欄20頭,收入20多萬元。養殖肉牛長肉慢,不劃算,今年大多改為養殖能繁母牛了,不僅達到自繁自養,解決牛源問題,且養殖效益要高些。

談到林下養牛增收過上“牛日子”,橋塘村生態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廖登紅算了一筆賬:“圈養一頭牛,一天的飼養成本是18元,放養一頭牛,一天的成本隻需要9元錢,減少了一半的投入。放養牛的肉質細嫩,價格高、市場效益看好。”

趕牛上山.JPG

趕牛上山。

近年來,新建鎮依托全縣肉牛產業發展政策,立足鎮域實際,在嚴守基本農田和生態紅線的背景下,大膽探索,創新利用橋塘村8000畝林場的林下空間優勢,發展肉牛養殖產業,探索出以林為主,集農、林、牧於一體的“林下養牛,以牛養林”復合型林下經濟模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了肉牛養殖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橋塘村村委會主任何勇介紹:2020年,村裡成立生態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后,村民積極與村支兩委互動配合,以“支部+合作社+養牛戶”組織方式、“能繁母牛”輻射帶動了村裡125戶散戶養殖肉牛。目前全村有12戶養牛大戶,養殖肉牛1000余頭,一頭肉牛至少獲利15000元。橋塘村依托自然生態優勢,採取林下放養加圈養的模式抱團發展肉牛養殖,不僅節約了養殖成本促進了肉牛養殖規模化,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讓村民日子越來越好。

林下養牛一道亮麗的風景.JPG

林下養牛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前我在外地打工,家鄉發展養牛我就回來了。我們這裡有8000多畝的林場,按照3畝林地養一頭牛,養殖規模可以達到2000頭以上。合作社種植了500多畝牧草,晚上,在圈舍裡添加點草料補充營養就可以了。”廖國江說。

在肉牛交易市場“摸爬滾打”10余年的橋塘村“牛販子”王美貴,毅然決定回鄉創業。他憑借自己的經驗和資源,主動牽頭統一採購獸藥、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買賣、統一草種,壯大養牛產業,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通過發展林下養牛,6戶脫貧戶依靠林下養牛實現增收致富,過上了“牛日子”。

牛兒放飽歸家.jpg

牛兒歸家。

鎮長陳啟波表示,在穩步推進肉牛產業的過程中,堅持品種改良,抓產業升級利長遠,堅持走“母牛本土化、商品牛雜交化”路線,積極鼓勵農戶飼養本地黃牛,引導群眾通過“六方合作”模式擴大能繁母牛養殖規模,打造能繁母牛養殖小區。大力支持肉牛人工授精,擴大全鎮能繁母牛養殖,逐步實現由以養殖肉牛為主向以養殖能繁母牛為主轉型升級。

牛兒行走在山間路上.JPG

牛兒行走在山間路上。

截至目前,橋塘生態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社員12人,注冊肉牛養殖場7家,肉牛存欄1000余頭,其中能繁母牛350多頭,合作社年純收入110余萬元。通過合作社的示范帶動,周邊28名群眾開始養殖肉牛,新增肉牛存欄100余頭。(文/圖 陳昌霖)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