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扁擔山鎮:特色產業多點開花 鄉村振興活力迸發

近年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扁擔山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特色資源,把鄉村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深挖優勢農業資源,積極調整農業結構,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致富主導產業不斷“開花結果”,讓廣大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好日子”火起來,形成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
一大早,在扁擔山蔬菜種植園區裡,村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開始進行大蔥播種。大家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分工合作,鬆土、起垅、施肥、撒種、蓋土、覆薄膜,現場既熱鬧又忙碌。正在埋頭干活的伍濤是附近的村民,自從蔬菜種植基地在2018年建設之初,他便將自家的土地流轉給基地,每畝土地每年固定租金為800元。此外,他還利用空閑時間到基地務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個小時10塊錢,一個月工資2000塊錢,離家近,能照顧家裡。過上了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打工“賺薪金”的日子。和伍濤一樣,來這裡的務工工人大部分是土地流轉和附近的村民,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汗水逐步實現家庭經濟增收。
據了解,扁擔山蔬菜種植園區位於扁擔山鎮扁擔村,該園區有集中連片土地2000余畝,全部完成土地整理,水、電、路、冷庫等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屬於500畝以上農業產業樣板壩區。鎮寧扁擔山鎮依托當地資源,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為目標,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標准化種植大蔥、茄子、黃瓜等精品蔬菜,通過四季輪作確保土地不空閑,群眾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錢賺。同時,基地還積極做好產銷對接,推廣“訂單種植”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蔬菜種植基地貴州惠農康達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凱凱介紹道,“蔬菜分季來種植,目前在種植的有黃瓜、大蔥、茄子,總種植面積在580畝,其中黃瓜200畝,茄子200畝,大蔥180畝,收成以后銷往貴陽、廣州、湖南等地,預計收入在700余萬元,下一季將以葉菜類為主,種植花菜和白菜等”。同時,扁擔山鎮引進廣州粵旺集團、鎮寧同康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貴州新潤園林發展有限公司等7家農業龍頭企業,以“返租倒包”形式,進行規模化、特色化種植,打造扁擔山鎮山地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和扁擔山鎮蔬菜產業示范帶,帶動9個村1800戶農戶發展農業產業。其中,建設蔬菜種植基地4個,種植蔬菜5000余畝,為附近農戶提供了就近務工渠道,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扁擔山鎮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為蔬菜基地所在的扁擔山村就是受益頗多的村之一。
“把村裡土地交由公司統一管理,農戶參與入股的經營模式,農戶可以經常在公司務工,每個月達到300人左右,固定工要達到100個左右,在收入方面,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公司還經常性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來指導,農戶們在務工的同時又學到了技術。”扁擔山鎮扁擔村黨支部書記伍秀燦介紹。
除了發展蔬菜產業種植外,扁擔山鎮還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基地,引進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公司負責菌種培育、統一供種,全程技術指導、統一加工銷售,村民負責投工投勞參與種植和管理。基地共有140個棚,目前已啟用40個棚,每個棚放8000個香菇菌棒。眼下,正是基地生產菌棒和菌棒出菇的時候,一個菌棒的產量大概在1.7斤到2斤左右,預計產量達到10萬斤以上,收入60萬元。
“我是2018年在這裡上班的,一天上9個小時,一個月拿3000塊錢左右,工作比較輕鬆。”扁擔山鎮食用菌基地工人楊梅開心地說。
圍繞產業振興,扁擔山鎮干部群眾千方百計結合實際發展特色產業並多點開花,不斷助推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杜芹、郭佳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