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旅:“暢游”惠水 滿滿的四季旅游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品嘗完惠水冬天的特產金錢桔,時間就來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漣江大地春光明媚、生機勃勃,迎來了出游的好時節。
休閑勝地。陳寧攝
多彩花海引來游客,“賞花經濟”持續升溫。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便有了春天的這一片油菜花花海,金黃的油菜花競相綻放,把大地裝扮得分外妖嬈。當地的苗族同胞、布依同胞陸續開展以油菜花為主題的旅游文化活動,吸引八方游客前來踏春賞景、打卡拍照,在記錄美不勝收的春日光景同時,盡情享受田園裡的怡人風光,陶醉在春天的山村裡。鮮艷的花朵與綠意盎然的茶樹相映成景,逛累了坐下來沏上一壺現加工且鮮濃醇厚、清香四溢的明前茶,盡情品嘗春天的味道。
黔山田園夢,惠水好花紅。諶靈攝
在花海經濟的帶動下,惠水縣充分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風情、地形地貌、古村落等旅游資源,通過打造以山地風光、民族風情、特色風土為內涵,以山地公園、精品景區和度假基地為核心的旅游景觀帶,有力促進鄉村振興。
游客打卡油菜花海。余雷攝
據惠水縣旅游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已有76.8萬人到惠水踏青,比去年同期增長12.16%,旅游收入達7.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8%。
惠水山川秀美,自古有“山高而水清,秀甲黔中”之譽,境內有貴州最大的壩子——10萬畝漣江大壩、好花紅鄉村旅游景區、野梅嶺森林公園、咕嚕雲嶺、紅石灘、九龍禪寺等自然、人文景觀。
疫情過后,旅游經濟逐漸復蘇,如何打造“環貴陽居家養老目的地、假日消費目的地”﹔如何推動旅游業“井噴式”發展﹔到惠水旅游,“游”什麼?惠水結合春夏秋冬季節特點,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活動,四季不同的旅游體驗給出了答案。
“露營熱”掀起休閑度假潮。盧雪攝
春到惠水,賞花品茗享春光。春天的惠水陽光明媚,田野裡大片大片金色的油菜花惹人喜愛,茶園裡一壟一壟整齊的茶樹層層疊疊,靜下來、坐下來,在春天感悟生命的怒放,這是屬於惠水人獨有的“詩和遠方”。
油菜花開。陳勝剛攝
夏到惠水,趟水登山看日出。盛夏的母親河漣江水清清涼涼,翁金洞神秘寧靜,龍塘山巍峨雄壯,邀約三五好友與森林裡的螢火虫撞個滿懷,與第二天清晨的陽光來次親密接觸,露營的氛圍感直接拉滿。
樂在紅石灘。高錫杰攝
秋到惠水,果香稻黃慶豐收。金秋時節,漣江大壩的百香果、葡萄、蜂糖李都成熟了,連綿不絕的金色稻田,與錯落有致的村庄互相映襯著,處處瓜果飄香,稻谷金黃,簡直就是一幅絕美的豐收畫卷。
水稻豐收。石洪波攝
冬到惠水,吃喝玩樂觀民俗。暖冬的好花紅村,街頭文藝展演、非遺項目體驗、學唱布依歌曲、特色美食迎新年等民俗活動可謂豐富多彩、別具特色,城鄉處處披紅挂彩,夜夜燈火璀璨,呈現出一片歡樂祥和與拼搏奮進的新氣象。
別有洞天。黃平攝
四季看惠水,季季有精彩。黨的十八大以來,惠水縣圍繞“山水田園、宜養惠水”發展定位,以好花紅民族文化為主打名片,大力開展全域旅游,深入實施“四大行動”,依托“一洞一湖、兩江兩嶺、三山三線”特色景觀,大力開展“周末游”“假日游”“自駕游”等旅游營銷,不斷豐富“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和好花紅文化業態,擦亮旅游品牌,努力實現“做熱淡季、實現全季”,先后建成國家4A級好花紅鄉村旅游區和漣江公園、咕嚕雲嶺2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打造出一批網紅景區景點、特色美食街區,推出一批縣域精品旅游線路,一些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成為旅游的從業者,腰包逐漸鼓起來的他們走出家門口、成為旅游體驗者。據統計,2012年至2022年,到惠水旅游的人次從84萬人躍升到509萬人,年均增速超過50%,旅游收入從5.94億元增長到47.1億元。
夕陽下的惠水。黃平攝
今年,惠水縣將深入實施旅游“4個100”工程,聚焦露營、研學、體旅等新興熱點,推出節日游、周末游、品牌游、城市游,打造龍塘山、擺榜草原跑馬場、老豹山原始森林等周末觀光度假勝地,推出羨塘燕子洞、翁金“天坑”等戶外探險網紅打卡點,拓展蘆山雅羊、擺金長新等賞花觀光區,提質升級牧川、北緯25度等野外露營基地,激活好花紅金錢桔、漣江排樓葡萄等農旅採摘體驗基地,做優雅水檳榔湖、王佑龍船谷等休閑垂釣目的地,創建咕嚕雲嶺等研學基地,唱響“流光溢彩夜漣江”、好花紅山歌及龍舟、藤球、摔跤等文體旅活動品牌。打造20個鄉村休閑營地、20個鄉村部落、20個文化體育活動陣地,吸引20萬“雲上村民”。同時,圍繞惠水大米、鱘魚、馬肉、楊梅汁、楓香染、唐娃娃等特色產品,進一步豐富旅游商品,奮力推動旅游產業化大提質。(惠水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