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譜寫新時代巾幗華章

——走近2023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本報記者 楊 昊
2023年03月08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她們以勇立新功的豪情投身偉大事業,以言傳身教的自覺倡揚文明風尚,以矢志奮斗的激情追逐家國夢想。她們就是2023年“最美巾幗奮斗者”,立足崗位、建功立業,激勵廣大婦女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奮進新征程。

對黨忠誠,傳承紅色基因

“我決心時刻以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為人民服務。”

這是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入黨志願書中的話。13年來,孫金娣堅守初心,持續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織密組織體系、推動干部下沉、黨群聯動共治、整合區域資源,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在孫金娣的帶領下,街道黨工委將10個社區劃分為90個綜合網格、195個專屬網格,2668個駐街單位全部納入其中,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難在網中解”。她把黨組織觸角延伸到商圈、樓棟和物業、志願者等末梢,在5個商業綜合體新建一批愛心服務驛站,讓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隨時找得到黨組織﹔她還把手機號碼向群眾公開,24小時開機,訪民情、解難題,啃下仙林新村地下室集中整治這個“硬骨頭”。

“黨組織把仙林街道的‘一畝三分地’交給我,我必須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種好責任田。”孫金娣堅定地說。

巾幗榜樣,引領奮進。同樣對黨忠誠、勇擔使命的,還有重慶市人民小學黨委書記、校長楊浪浪。她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重慶市人民小學是一所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烽火硝煙中締造的學校,流淌著革命血液,傳承著紅色基因。作為一名從教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楊浪浪將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以文化浸潤為根,培養學生對黨的朴素感情。

“以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為抓手,學習發揚革命傳統,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紅星耀童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德育品牌。”楊浪浪介紹,學校充分利用重慶的紅色資源和地理優勢,以紅岩班、周恩來班等為載體,開展紅色研學,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組織社會實踐,帶領學生進行紅色紀念館志願服務﹔開展主題教育,指導學生展開國情調研,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革命精神展現出新的時代價值,為學生成長提供精神動力。”楊浪浪說。

堅守使命,用心奉獻人民

在貴州省鬆桃苗族自治縣,一直保留著一門古老手藝——苗繡。在鬆桃苗繡傳承人石麗平看來,苗繡既是文化,又是產業。“我希望盡自己的力量,讓苗族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增收致富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廣。”石麗平說。

從2000年開始,石麗平用8年時間,徒步3萬多裡路,潛心學習苗繡技藝,記錄苗繡歷史,挖掘苗繡人才。她還組建起鬆桃苗繡團隊,組織培訓繡娘,帶動當地群眾傳承民族手藝。在婦聯和有關部門支持下,她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400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用一針一線繡出致富新生活。

她們用心守護的,還有人民生命安全。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飛行管理部部長宋寅是我國第一代女搜救機長,她帶領機組人員穿梭於雲海、救人於危難,安全完成海上各項救助搶險任務。10多年來,她累計安全飛行3338小時,執行救助任務313起,參與救援飛行1075小時,成功營救225名遇險人員。

2021年11月,“浙岱漁04864”輪上一名船員作業時雙眼受傷。該船員傷勢較重,為爭取搶救時間,宋寅駕駛救助直升機將該船員直接轉運至上海瑞金醫院救治,前后僅半個多小時,成功打通了海上救助直送醫院“最后一公裡”,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嚴承諾。

在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北京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內科教研室名譽主任錢素雲為一個個年幼的生命托舉希望。“在孩子生命最緊要的關頭,努力幫孩子一把,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錢素雲說。

20多年前,錢素雲在國內率先開展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在兒童重症診療中的應用研究,填補國內兒科空白。經過不懈努力,她在國內首次証實TCD監測有助於評估昏迷患兒預后並指導治療,還首次提出了兒童腦死亡的TCD診斷標准並被納入“中國兒童腦死亡判定標准與操作規范”。目前,該技術已在國內70多家醫院的兒童重症監護病房(PICU)推廣應用,可部分替代有創檢查,提高病情判定的准確性,降低醫療費用。

醫者仁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致力於生物安全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研究,為國家安全做出重大貢獻。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武桂珍率隊一周內完成全基因組測定、核酸檢測試劑研發、病毒成功分離三大貢獻,奠定了全球新冠疫苗、試劑和藥物研發的科學基礎。面對巨大的未知風險,她果斷決策,主持研發國內首個新冠滅活疫苗,並在國內率先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証,現已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為全球抗疫作出了中國貢獻。

攻堅克難,勇於開拓創新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曉玲扎根邊疆一線31年,用智慧和汗水在科技創新之路上展現巾幗擔當。

針對我國聚氯乙烯樹脂核心技術缺失、專用化和差異化發展水平低等問題,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宋曉玲帶領團隊對配方體系進行長達1000余次的試驗驗証,不斷改進工藝措施、創新配方體系,成功研發出9種特種聚氯乙烯樹脂產品,4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持續創新,使企業聚氯乙烯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新增產值33億元。

攻堅克難,在於不拋棄、不放棄。風雨彩虹,又見鏗鏘玫瑰。

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附加賽中國女足對陣韓國女足第二回合的比賽中,在中國女足落后兩球的情況下,王霜挺身而出,在第103分鐘進球,奮力將中國女足帶入東京的賽場。

2022年,王霜作為中國女足核心球員征戰女足亞洲杯。決賽中,她帶傷首發登場,展現出敢打敢拼、永不言棄的精神。最終,中國女足以3︰2戰勝韓國女足,第九次奪得亞洲杯冠軍,這也是中國女足時隔16年再次捧起亞洲杯冠軍。

鄉村振興的土地,也見証著“最美巾幗奮斗者”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身影。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秉承這一信念,2016年,陳雨佳辭去教師職務,回到家鄉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成為一名新農人。

如今,擔任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的陳雨佳堅持在種植模式上創新,安裝氣象監測儀和稻田監控器,讓石板田區域水稻種植有科學數據支撐﹔安裝太陽能殺虫燈和誘捕器,減少稻田病虫害。她把大米“搬”到網上搞直播銷售,探索訂單農業新模式,通過認購水稻田的方式,邀請消費者到稻田實地體驗。這片黑土地已經成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在科技攻關的最前沿,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最美巾幗奮斗者”不斷突破自我,豪情滿懷、意氣風發投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譜寫新時代巾幗華章。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8日   第 07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