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桐梓多舉措寫好“綠文章”

2023年02月28日10:18 |
小字號

近年來,桐梓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國土科學綠化行動,扎實做好林木管護工作,持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全力寫好“綠文章”,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桐梓。

又是一年芳草綠,植樹造林正當時。今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開展2023年全省五級干部義務植樹活動的統一部署和桐梓縣委、縣政府有關工作安排,縣桐梓林業局(縣林長制辦公室)牽頭組織各鄉鎮(街道)開展主題為“厚植生態優勢 共享生態價值”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活動,為大地再添新綠。當天,全縣25個義務植樹點共植樹2.68萬余株,面積達680畝。

“本次植樹活動既美化了環境,又保護了生態。下一步,我鄉將加大國儲林改造力度,豐富造林品種,不斷提升森林資源價值。”馬鬃苗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宋治江說道。

國家儲備林項目對保護國家森林資源安全、破解造林綠化融資瓶頸、推動林業生態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自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啟動以來,桐梓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超前謀劃,形成專班統籌、鄉鎮(街道)主體、部門配合、企業實施的工作模式,全力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促進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

楚米鎮是桐梓縣國儲林項目建設的重點鄉鎮之一,在楚米鎮元田社區一碗水,筆者看見50余名群眾正忙著挖坑、栽種楠木、鵝掌楸等樹苗。

“桐梓縣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共分為六期,今年全縣將重點圍繞培育楠木、鵝掌楸、紅豆杉、檫木、杜仲、珙桐等珍稀大徑級用材林。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措施,營造和培育工業原料林、鄉土樹種、珍稀樹種等優質高效多功能森林。預計2023年年底,全縣實施現有林改培面積8萬余畝。”貴州桐梓大婁山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帥鵬告訴筆者。

國家儲備林項目的實施,促進了桐梓縣林業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群眾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林地流轉獲得收益,還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目前,國儲林項目楚米鎮元田社區一碗水區域共帶動100余人就近務工,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

據悉,桐梓縣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8.64億元,建設總面積31.23萬畝,涉及全縣25個鄉鎮(街道)。該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增加木材產量266.06萬立方米,同時帶動方竹、食用菌、中藥材等林下種植12.75萬畝。

有人植樹造林,就有人管林護林。近日,筆者來到桐梓縣楚米鎮元田社區下灣組看見,小林長正在林區進行巡查。

“我們每天早上8點出門,晚上9點回家。上山巡邏的時候,看看樹木有無病虫害、規范規劃好雜草,同時要進行森林防火宣傳,盡到自己的責任,把林子管護好!”楚米鎮元田社區小林長王心祿說道。

目前,全縣各鄉鎮(街道)均已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的良好局面,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9.95%,實現從生態保護到生態發展的雙贏局面。

桐梓縣林業局副局長申燕子說:“自林長制工作啟動以來,桐梓縣通過縣鄉村三級林長加強領導,推動林業工作建設、管理、經營一體化發展。成立駐鎮督導工作組,開展護林員對森林資源的小班化管理,以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方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化管理模式,全力守護好桐梓的綠水青山。”

據了解,桐梓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建立縣、鄉、村三級林長制度,構建“責任落實在縣、組織實施在鄉、保護發展在村”的林業發展新格局。自全縣推進林長制工作以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全縣共設立林長490人,其中縣級林長27人,鄉(鎮)級林長242人,村級林長221人。參與巡山護林管理的小林長3250人。2023年1月全縣縣級林長巡林4次,鎮級林長巡林92次、村級林長巡林229次。

“下一步,桐梓縣林業局將持續把‘愛綠、植綠、護綠’工作作為林業工作的突破口和主抓手,以愛綠為核心,植綠為措施,護綠為保障,打通‘點綠成金、生態變現’的快車道,為桐梓的生態更加美、百姓更加富裕貢獻一份林業力量。”桐梓縣林業局副局長申燕子堅定地說。(桐梓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