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強市建設

沿河:建設山川秀美濱江城市

2022年12月30日16:13 |
小字號

一江清流貫境而過,兩岸翠峰雄奇挺秀。眼下,不論你走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每一處城鎮街衢,還是在每一個山鄉村庄穿行,所到之處,山明水淨,環境井然,文明祥和﹔各色產業基地五彩斑斕,美不勝收,滿目生機。隨著“國家衛生縣城”“全省文明城市”和“最美江城”建設的深入推進與鞏固提升,城鄉面貌正在發生著喜人的變化,城鄉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存質量正在逐步提升。

如今,紅軍渡廣場、烏江廣場、民族文化廣場、濕地公園成為市民健康休閑好去處。一座山水相映、城景相融、景秀歌美的烏江流域“最美江城”嶄露芳容。

金黃的稻田。張洪全攝

金黃的稻田。張洪全攝

2022年以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重大機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聚焦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保持了平穩健康的發展環境、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我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創新驅動、改革撬動’五大戰略,全力把沿河打造成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先導區、黔渝湘鄂結合部生態產業新城、國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驗區、黔東北水陸交通樞紐‘三區一城一樞紐’目標,不斷增強縣域綜合實力,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在新征程上交出優異答卷。”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羅洪祥說。

美麗的七三村田園風光。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jpg

美麗的七三村田園風光。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凝心聚力抓落實,高質量發展更加提質增效

沿河始終以“四化”為抓手,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挖掘潛力、集中攻堅,保持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成立縣領導領銜推進重大項目工作機制,及時研究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制定企業紓困解難措施,實施惠企紓困擴消費專項行動,統籌資金465萬元提振汽車、旅游、商品房、零售業消費,真金白銀幫助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

據統計,1-11月全縣新增各類市場主體6508戶﹔聚焦新國發2號文件全力爭資爭項,謀劃爭取103個項目納入市級向省級爭取支持目錄,引進產業項目49個,到位資金20億元﹔立足資源稟賦,瞄准抽水蓄能、大型風電、方解石深加工、精品砂石骨料等“風口”產業,精准簽約引進一批“風口”項目,新型工業產業蓄勢待發﹔投入中央銜接資金和東西部協作資金2.23億元實施產業項目150余個,生態茶、生態果蔬、生態畜牧等富民產業持續壯大﹔啟動不夜城房開項目,推進枕頭堡棚戶區改造,實施涼風洞內澇治理工程,改造背街小巷59條,完成老舊小區改造9.37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3386戶,“最美江城”形象進一步提升。

沿河縣城。沿河融媒體中心供圖

沿河縣城。沿河融媒體中心供圖

堅持不懈固成果,鄉村振興穩步有序推進

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底線任務抓,把促進脫貧人口增收作為根本抓手,扎實開展“大整改”“大練兵”“大比武”“大督導”等十大活動,精准制定18個方面30項促就業保增收措施,千方百計增加脫貧群眾“四項收入”,全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36萬元,同比增長16.2%。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調整充實駐村幫扶干部1203名,向23個鄉鎮(街道)選派23名副科級挂職干部、81名鄉村振興指導員,健全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累計消除易返貧致貧風險2590戶10678人。啟動建設高標准農田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70.32萬畝,預計糧食產量21.15萬噸,超額完成下達任務,實現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雙增長。創新“村村合股聯營”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立集體經濟發展公司23個,開辦聯動超市21家,推動集體經濟擴面提速、提質增效。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2021年提出構建‘1+2+N’工業產業體系,2022年又明確發展以肉牛養殖為主、以白山羊和空心李為輔的‘一主兩輔’農業特色產業。重點圍繞‘強鏈補鏈’‘龍頭帶動’‘項目為王’‘招商引資’‘要素保障’做文章,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縣域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代忠義說。

千方百計惠民生,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高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增進民生福祉,推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堅決把就業增收工作抓實抓好,出台促進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加大就業幫扶力度,推動以工代賑,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累計投入教育經費12.23億元、同比增長17%,引進貴陽觀山湖一中托管團隊入駐民族中學和職校開展教學幫扶,高考成績取得新突破,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持續深化健康沿河建設,推動與東莞衛生領域合作交流,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2個,完成縣人民醫院四期、民族中醫院主體工程建設,醫療救助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堅定不移護生態,高質量發展底色更加靚麗

近年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堅定不移抓生態促宜居,厚植現代化建設發展優勢。沿河自然風光秀麗,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烏江山峽,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麻陽河,全縣森林面積達222萬畝,森林覆蓋率63.25%。該縣以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留住“綠水青山”,守住“金山銀山”,讓綠色始終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嚴把產業導向、項目准入、節能減排關,堅決杜絕“兩高”項目。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家庭、學校、社區等創建活動,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自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任務和歷史責任,全力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助力高質量發展。

中寨鎮白葉一號基地。陳智華攝

中寨鎮白葉一號基地。陳智華攝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推進“三區三線”劃定工作,持續開展“生態日”巡河巡林活動,完成營造林7.69萬畝。持續打好污染防治“五場戰役”,積極開展砂石礦山揚塵整治專項行動和千人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區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99.7%,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和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扎實做好烏江“十年禁漁”,辦理非法捕撈刑事案件15起,行政處罰36起,增殖放流瀕危魚苗81萬尾。大力發展生態農產品、生態旅游及林下經濟,探索“白葉一號”返租倒包模式,進一步暢通“兩山”轉換通道,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當前,沿河正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為契機,團結動員全縣69萬土家兒女在黨的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接續奮斗、篤行實干中不斷譜寫沿河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圖/文 文葉飛、施平)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