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邵家橋鎮:盤活閑置資源資產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今年來,思南縣邵家橋鎮在深入開展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改革試點工作中,認真理清閑置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情況,積極探索農村閑置耕地、山塘、學校等資源資產的盤活利用,注重多重盤活方式結合,有效激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強化黨建引領 讓閑置資源資產“盤得實”
隨著外出務工人口的增多,農村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量閑置山塘、耕地,如何將這些閑置資源資產最大限度利用好?邵家橋鎮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破題開局。
大面山村草莓。
“村裡干部工作做得很扎實,隨時都在宣傳政策,要是我們白天做農活沒時間,他們就晚上來家裡講。村裡還怕我們不明白,還錄了廣播,現在我們都很支持,村裡面開群眾會都積極參與。”官坡村村民趙大叔說。
“一開始有少數群眾不理解不支持把村裡面山塘改造成魚塘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覺得我們新上任的村委班子太年輕,沒有經驗,有的甚至搗亂,我們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帶頭入戶宣傳政策、帶頭爭取資金、帶頭學習經驗、帶頭改造魚塘、帶頭做親戚思想工作,贏得了群眾支持。”官坡村支書趙朝鬆深有體會地說道。
在邵家橋鎮官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生態魚塘邊不時傳來村民們的歡聲笑語……由於村級換屆人員變動和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前期利用良田開發的30畝魚塘干涸,導致種糧不出“米”,養魚存不住水。新一屆班子上任后主動思考、積極作為,向老班子學習請教,動員一切資源,通過黨建聯建爭取貴州農村商業銀行100萬項目資金支持。利用資金將魚塘進行清草、清淤、修路、修建管理用房、改善儲水條件等,購買10萬元魚苗,進行全生態喂養,有效將魚塘“活”起來。採取在魚塘設置垂釣點,每人80元釣4小時,最多隻能帶走8斤魚的模式,成功吸引大批釣魚愛好者的光顧,同時魚塘中的生態魚以15元每斤進行售賣,加上釣魚收入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增加10萬元收入。
官坡村生態魚售賣。
走好四個步驟 讓閑置資源資產“盤得穩”
為了閑置資源資產盤活工作有序推進,邵家橋鎮制定盤活專項工作方案,成立由書記、鎮長任組長,相關班子成員及站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由鎮自然資源所、村管所、農業服務中心及村干部為排查人員的專項工作小組,對農村閑置資源資產進行“拉網式”全覆蓋排查,全面調查掌握各村(社區)資產基本情況,建立工作管理台賬。同時,為確保集體性質的資源資產無爭議,組織鎮自然資源所、村管所、農業服務中心、供電所、學區辦等相關單位和各村(社區)對集體資源資產權屬進行進一步明確和確認,理清資產的權屬問題。此外,召開專題黨委會和村級研判會,專題研究全鎮范圍內可盤活利用的農村閑置資源資產,對全鎮閑置資源資產逐一分析盤活存在的問題,並研究盤活措施。全鎮可盤活利用的閑置資源資產共計20處,估算市場價值可達1500余萬元。邵家橋鎮按照摸清底數、理清權屬、找准問題、明確措施等,據實掌握“一本賬”,用心規劃“一條線”,精准列出“一個表”,科學繪制“一張圖”,確保資源不流失,資產不荒廢,切實管好資源,用好資源。
創新盤活模式 讓閑置資源資產“盤得亮”
繞開人山人海的熱門景點,踱步在邵家橋鎮珠池壩村,看石尚古寨的田園風光,感受秋冬氣息,品嘗多汁多味的柚子。邵家橋鎮針對珠池壩村老舊村委會、知青房等老式房屋結合特色田園鄉村·鄉村集成示范點建設項目,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因村制宜對原有的村委會、知青房等老式房屋進行修復加固和保護性開發,突出自然村寨本底,主打以“石”為尚的民俗建筑特色,原汁原味展現了古老的建筑風貌。現如今,珠池壩村結合本村“柚思黔”柚子產業,著力打造特色“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行在山間、游在林間”鄉村休閑田園綜合體,成功帶動了當地農戶的農產品銷售和便利店、餐飲店的生意,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的同時帶來了看得到的收益。
官坡村魚塘。
“見官坡村都將閑置資源盤活了,我們村裡面幾個就在思考怎麼把本村花卉基地重新盤活。”邵家橋鎮大面山村支書趙向輝說。大面山村脫貧攻堅時期建設的花卉基地採用大棚種植,所種植的花卉可供門店開業慶祝裝飾,2020年之前一直廣銷縣內縣外,2020年開始因為疫情銷售渠道受限、花苗運輸也受限,花卉基地就這樣閑置了下來。今年,大面山村駐村干部趙相明帶領村班子四處學習,借助“紅動烏江.三色走廊”基層黨建聯建活動,爭取資金支持,主動向全縣的大棚種植商學習種植技術,積極邀請縣農技專家指導,對大棚種植草莓可行性進行分析研判,多方尋找草莓苗商家,選取優質草莓苗,打牢產業發展基礎,目前草莓已成熟,按照游客進棚採摘45元一斤,直接購買40元一斤的模式進行銷售,年底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預收8萬元。
同樣,邵家橋鎮烏石村面條加工廠正在如火如荼地改造。烏石村面條加工廠由於前期缺乏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不善,村集體經濟薄弱,在項目建設及后期運營過程中無法維系,負債160余萬元。烏石村認真清點面條加工廠資產及基礎設施,做好市場估值,廣泛宣傳,同時邵家橋鎮政府主動聯系縣工貿局,將烏石村面條加工廠引入投資市場進行招商引資,通過市場考察后與思南萬露發農業科技公司針對加工廠生產設備、基礎設施等經過詳細商討,簽訂了20年加工廠出租協議,租金前五年每年3萬元,五年后每年6萬元,在盤活資源資產的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游客正在大面山村草莓採摘棚採摘草莓。
一塊塊熱土,一幢幢房屋,點燃鄉村發展的動力。作為全縣農村閑置資源資產盤活利用改革試點鎮之一,邵家橋鎮積極探索創新,抓實抓好閑置資源資產摸排統計、深挖盤活存在問題、制定盤活措施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全鎮已盤活閑置資源資產9處,預計可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增加農民收入0.5萬元。“村民看到了盤活成果,有了集體感、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才會盤得實、盤得活、盤得亮。”邵家橋鎮黨委書記李書軍說。(圖/文 何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