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菌開百朵 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走進位於獨山縣百泉鎮裡臘村的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香菇菌棒生產車間,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車間內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這裡的香菇菌棒加工按下了生產快車鍵,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在有序的忙碌著,配料、拌料、裝袋、消毒滅菌……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菌開百朵,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
“香菇種植看似簡單,實則程序繁雜,從裝袋到出菇,每個關鍵環節都要經過嚴格的操作。”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車間主任王日升告訴筆者,我們工人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每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大家完成質量很高。
在香菇菌棒生產車間外的香菇種植基地也是忙個不停。在基地種植大棚筆者看到,一根根菌棒整齊有序地排列在菇架上,菌棒上新出的香菇密密麻麻、探頭探腦,煞是喜人。趁著晴好天氣,工人們正忙著摘下每根菌棒上個頭最大、品相最好的香菇。
菌開百朵,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一天我能採摘十幾筐,差不多三四百斤吧,一個月我能賺近3000元。”務工群眾莫元英一邊採摘香菇一邊告訴筆者,自己來這裡干活已經三四個月了,在這裡干得很不錯。像莫元英這樣的務工群眾大多來自附近村寨,他們更喜歡在家門口就業,不僅收入不錯,還方便照顧家裡。據悉,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返租倒包”的形式,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基地務工,實現了種植效益和人工工資雙增長。
“東磐公司把基地大棚免費給我們進行種植,我們隻需向他們購買菌棒,平時他們還會派專人對我們的香菇種植進行技術指導,等到出菇之后,按照市場價格和香菇等級回收我們的香菇。”種植大戶韋龍舟說,這樣算下來,我們農戶種植香菇投資小而且銷路有保障,今年我承包了19個食用菌大棚,能帶來近26萬元的純收入,這比外出打工好太多了,大家的種植積極性都很高。”
菌開百朵,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隨后,筆者跟隨運送車輛來到分揀中心,工人們有的忙著對採摘后的香菇進行分揀、挑選,有的正拿著剪刀剪分揀后的香菇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種植基地每天會運送大約六萬斤的香菇到我們分揀中心,我們按香菇‘大小’、‘品相’分裝在不同的籃子裡,隨后將香菇放到冷凍庫裡存放,准備發往全國各地的市場。”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揀中心負責人倪達興說。
據悉,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於2020年10月落戶獨山,是一家專業從事食用菌種植、研發、倉儲、物流、銷售、加工、技術培訓推廣的農業科技企業,採取“企業+示范基地+農戶”的模式運營。現目前年產菌棒1000萬棒,菌棒收益3500萬余元,發展香菇種植1000畝,香菇總產值2000萬斤,香菇收益約7000萬元,企業年收入約1.05億。同時,基地已為150名當地群眾提供了務工崗位,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菌開百朵,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接下來,我們在原有種植規模基礎上將種植面積擴大至2000畝,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就業。同時,我們公司准備與相關科研院校進行深度合作,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仲文說。
在獨山縣以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首的食用菌企業,建立起互助合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食用菌產業協同發展模式,不斷提高群眾參與發展食用菌種植的積極性,推動食用菌產業向產業化、專業化、標准化方向發展。這只是獨山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獨山依托各鎮區位優勢,培育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通過“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有效助推農民增收,同時,積極按照省、州要求,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以生豬、蔬菜產業為主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建設,產業鏈不斷完善,農業發展效益不斷凸顯,農業現代化逐步展現。農業增加值從2012年8.38億元增長到2021年26.16億元,年均增長6.8%。糧食產量穩定在9萬噸以上。引進牧原集團、日泉農牧等龍頭企業,生豬產能突破90萬頭,入列全省生豬產業聚集突破區。發展蔬菜種植34萬畝次,累計認定5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獲批省級食用菌生產重點縣、海花草出口重點縣、板藍根種苗調出大縣﹔培育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4家。(圖/文 孟瑾、劉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