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洞天福地·花海畢節

貴州岑鞏:一碗鍋湯 一種情懷  一抹鄉愁 

2022年11月16日16:56 |
小字號

寒暑易往,四季更迭。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代政坤一家守著一門老手藝,滿足著無數人的記憶味蕾,喚起心中的縷縷鄉愁。

39歲的代政坤是貴州省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羊橋村人,在羊橋鄉的集鎮上經營著一家牛鍋湯店。每到趕集日,一家人格外忙碌,凌晨5點就起床准備新鮮食材和調味佐料。

代政坤家散賣的牛雜。

代政坤家散賣的牛雜。

“平時一天賣三四千元,趕集日要賣六七千元。”代政坤說,為了滿足食客們的消費需求,早起備足新鮮的供應食材,讓新老客戶吃得放心、吃得盡興。

清洗牛肉、切細備好、制作湯料、下鍋煮熟……准備工作就緒后,從十裡八村來集市趕集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老板,給我煮一碗牛鍋湯。”很多人徑直來到店裡,吃上一碗升騰著熱氣、鮮香帶勁的鍋湯后,瞬間能量滿滿。

羊橋土家族鄉姚寨村村民夏家凱,在和愛人吃牛鍋湯。

羊橋土家族鄉姚寨村村民夏家凱,在和愛人吃牛鍋湯。

“剛出鍋的牛鍋湯,湯汁很鮮,肉很入味,又有嚼勁,配上折耳根、辣椒面和蔥花,太好吃了。” 67歲的羊橋土家族鄉姚寨村村民夏家凱,每逢趕集日,都會帶著愛人來店裡吃一碗鍋湯。老夏說,以前生活不易,勞作辛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農活,很少上街趕集,一年到頭都很難吃上幾碗牛鍋湯。現在日子好了,農活少了,交通也方便,趁著趕集日,乘車10多分鐘就來到集鎮上,花上10元錢,就可以飽飽地美餐一頓,一天的日子過得愜意舒爽。

鍋湯又叫湯鍋,以牛肉、牛雜為主要食材,以姜塊、大蒜、豆瓣醬等混合炒制出的“底料”與水按照合適配比熬煮成湯汁。客人點餐時,將提前煮熟的牛肉牛雜,放入備好的湯汁中用大火煮沸煮透入味,加入折耳根、蔥花等佐料,一碗熱氣騰騰、香味扑鼻的鍋湯就“新鮮出爐”了。

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牛鍋湯。

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牛鍋湯。

“鍋湯最關鍵的就是要熬好湯,火候、作料配比、水的分量都要恰到好處。”代政坤說,從事牛鍋湯生意十年來,一直堅持誠信經營,以優質食材打造舌尖上的地道味道,從曾經的擺地攤到如今的建房開門面,生意一直不錯。目前,代政坤還在江口縣的民和鎮開了一家牛鍋湯分店,每個趕集日也都需要300多斤牛雜供應。

“牛鍋湯吃的不僅是一道味道,更是一種記憶,一種情懷。”正在店裡大快朵頤的鄭培鬆,是岑鞏縣水尾鎮人,他告訴筆者,6年來,每到趕集日,他都會開車來羊橋街上吃一碗牛鍋湯,在牛鍋湯的美味中,尋味兒時記憶,慰藉記憶深處的鄉愁。   

牛鍋湯,不僅藏著地道的市井生活,它還承載著歷史,蘊含著不一樣的鄉味。

羊橋鄉是岑鞏縣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鄉鎮,有1400多年的農耕文明歷史。早期,農戶耕田種地都在高山深壑中行走,耕牛常在懸崖陡坡邊滾落。面對傷殘的耕牛,村民們忍痛將其宰殺,趁趕集日在街邊壘砌一個小灶,切細用鍋煮熟,一碗一碗地賣給趕場人吃晌午。

隨著時光流轉、社會變遷、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鍋湯經過代代相傳改良,逐漸成為了街頭一道獨具風味的美食。目前,“羊橋湯鍋”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羊橋集鎮共有“羊橋牛鍋湯”專賣店6家,一些專賣店還將食材和佐料進行深加工,通過微信、抖音等平台銷往省內外城市,牛鍋湯已成為羊橋特色美食的一張“金名片”。(圖/文 周燕、陳昆、吳念)

(責編:敖嘉鈺(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