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醫療資源“一根線”牽入基層
小鎮衛生院裡有了“專家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諶思宇
11月7日早上10點,距離清鎮市城區近40公裡的衛城鎮中心衛生院內人來人往,80余張床位已所剩無幾。
“家門口能看的病,就不麻煩你帶我去城裡了。”衛生院走廊上,一位年輕人扶著一位老人朝診室走去。
老人身材微胖,滿臉胡茬,說話有氣無力,嘴唇干裂得像是翻起的土豆皮。
“吳大伯,您的病又發作了,胸悶好點沒?”接診醫生余仕倫與老人十分熟絡。
“咳咳,還是和以前一樣,咳嗽不停,痰多、胸悶。”老人吃力地答道。
了解老人病情后,余仕倫並沒有立即開出診療方案,而是通過“貴州省遠程醫療服務管理平台”將病情發給了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隨后,他照例扶老人到病床上吸氧。
老人名叫吳成學,無兒無女,家住衛城鎮平橋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個“老病號”。兩年前,因肺部感染嚴重,加上城區路途遙遠,吳成學來到衛城鎮中心衛生院求助。
“當時衛生院沒有相關專家,於是通過‘遠程會診’為老人診療。在上級醫院專家的指導下,成功緩解了老人病情,此后他就一直在這裡看病。”余仕倫介紹。
“在鎮上就能請專家看病,現在的國家政策,真的那叫一個好!”吳成學稍顯寬慰道。
約半小時后,專家將診療方案反饋給余仕倫,治療過后,吳成學臉上恢復血色,笑容展露。
在偏遠的衛城鎮能看上“專家號”,得益於遠程醫療體系的建立。2017年以來,清鎮市依托醫共體牽頭單位,在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等三家醫院建立遠程醫療中心或次中心,為醫共體內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遠程醫療服務,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
據介紹,衛城鎮中心衛生院可為周邊四個鄉鎮群眾提供就醫服務,覆蓋人口達10余萬人,通過遠程醫療彌補疑難雜症治療短板,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我們將充分運用遠程醫療,大力提升內、外、婦、兒科等常規診療水平,讓優質醫療資源深入基層。”衛城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邢杰光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