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謨:暢通農村“毛細血管” 串起百姓幸福生活

近年來,望謨縣秉承“人民公路人民建,建好公路為人民”的宗旨,大力實施產業路、通村路、通組路、入戶路建設,讓農村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蜿蜒綿亙的農村公路。
望謨縣郊納鎮,境內山高、坡陡,原有道路彎多、路窄、等級低、聯通差,道路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主要“瓶頸”。
“10年以前,我們這裡的路況非常差,拿糧食去賣,都是用馬馱,有一些是用背簍來背,去一趟縣城都嫌遠,更別提發展產業了。”村民秦勝寬說,“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就是過去郊納鎮老百姓出行的真實寫照。
望謨縣郊納鎮集鎮全貌。
轉機來自交通的建設發展。2018年初,貴州省委、省政府吹響了以農村“組組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號角,郊納鎮及時抓住政策機遇,迅速掀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熱潮,人民群眾也在交通發展改革中樂享“紅利”。
“10年后的今天,我感到心情很舒暢,組組路全部都給我們搞好了,全部修成硬化水泥路,雨天走路也不怕臟腳,我們也能夠發展一些產業,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看著眼前一條條連接十裡八鄉的農村公路,秦勝寬心裡很是欣喜。
公路通,百業興。道路建設的提檔升級,使郊納鎮的地理氣候資源優勢逐步凸顯,2019年,郊納鎮成功引進全國龍頭茶企到該鎮發展紫茶產業,並依托企業在產品加工技術、品牌打造、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優勢資源,進一步助推當地的八步紫茶暢銷市場。同年,郊納鎮榮獲“中國紫茶之鄉”稱號﹔2020年,八步紫茶通過農業農村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2021年,八步紫茶獲得綠色食品認証。
中國紫茶之鄉——望謨縣郊納鎮。
望謨縣郊納八步農業綜合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仲智說:“產業路修建后,首先受益最大的是當地的老百姓,每天能有更多時間採摘茶青,茶青量增上去讓他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其次是公司在管護茶園方面更加的高效,節約了管護來往時間,提高了物資及茶青運輸,大大降低了公司管理成本,同時也為下一步打造茶旅融合夯實基礎。”
“八步紫茶加工廠在郊納鎮落地建成,對我們當地老百姓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我們不僅可以在裡面務工,而且還可以帶動親朋好友發展茶產業。在裡面工作,不但經濟上得到了改善,並且也學習到相關的紫茶制作工藝。”務工群眾王長遠說,在郊納鎮,“一片茶葉”托起了他們的致富夢。
紫茶加工廠。
為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每一條“四好農村路”,郊納鎮在“管護養”后半篇文章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體制,通過政府管、公司管、村委管、群眾管等方式聯動管護,形成了“全員參與,人人護路”的良好氛圍。
從土路、砂石路到直通家門口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這些變化展示著望謨縣交通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見証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映照出百姓滿滿的幸福感。
“我們鎮將八步紫茶作為‘一鎮一特’聚力發展,解決了群眾門口就能就業、門前就能發展的問題,現在我們的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了,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申報了3A級旅游景區,讓更多老百姓也能吃上旅游飯。”作為土生土長的干部,郊納鎮人大副主席熊成既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
望謨縣郊納鎮一隅。
郊納鎮的變遷,從路開啟,通過一條條蜿蜒綿亙的公路,農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條“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構建了郊納鎮“山上種茶、水裡養魚、林下生金、泉水出山”的產業布局,為全鎮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據悉,近年來,郊納鎮建成二級路27公裡,新(改)建道路53條229公裡,產業路120公裡,串戶路115公裡,實現村組道路與干線公路的互聯互通。
“郊納鎮將抓好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按照‘一業為主、多業共生’的發展思路,將八步紫茶作為‘一鎮一特’著力發展,配套發展精品水果、山泉水、林下菌藥、生態魚等產業,全面帶動群眾增收。”郊納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吳榮華指出了郊納鎮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郊納鎮的變化,僅僅是望謨縣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10年來,一項項惠民舉措的有力推進,一項項惠民工程的落地落實,讓望謨縣當初的許多“異想”甚至“奢望”,都變成了現實 。面向“十四五”,望謨縣將以直挂雲帆濟滄海的拼搏精神繼續乘風破浪,向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文/圖 郭璐璐、王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