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治”丨秸稈還田“變廢為寶”“治垃圾”還能這樣做
2022年11月01日16:59 |

近日,觀山湖區百花湖鎮谷臘村五組的農田裡機器轟轟作響,村民梁光玉和家人們將一捆捆農作物垃圾——秸稈放至加工機內粉碎成細小片狀后撒於果樹下。
“過去我們處理秸稈基本是‘一燒了之’,雖然省事,但污染環境,還有引發火災的風險隱患﹔並且人工搬運堆砌秸稈也非常耗時耗力。”梁光玉一邊粉碎秸稈一邊說。
村民收集秸稈。
此前,秸稈等農作物垃圾的處理讓村民十分為難。而如今,在梁光玉他們眼裡,秸稈處理不僅簡單、快速,更是將垃圾變廢為寶,既節約了人力,還提升了效率。
據了解,今年,觀山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各鎮積極配合開展“治垃圾”工作,按照“三不丟、兩分類、一集中”的模式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引導農戶們將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根、葉等有機可腐爛農作物垃圾,在田間地頭進行堆肥漚肥,通過還田還土再利用的方式處理秸稈、稻草、雜草等。
村民將粉碎后的秸稈撒在果樹下。
為有效實現農作物垃圾再生利用,引導農戶摒棄傳統處理方式,觀山湖區配備9台粉碎機分發給轄區各鎮,由各鎮根據實際分發至村進行秸稈粉碎作業。除此之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還積極探索農作物垃圾能源化、資源化轉變方式,指導各鎮根據耕地實際情況購置大小實用的簡易式秸稈粉碎機,夯實觀山湖區農村垃圾減量基礎。
村民粉碎秸稈,還田還土再利用。
“政府的宣傳很透徹,在充分了解到新型處理方式的好處后,今年9月初,我們還自行購置了一台秸稈粉碎機,不僅成功解決了秸稈處理這個‘老大難’問題,還通過學習,將秸稈變成了果樹的好養料。”梁光玉說。(文/圖 陳楊)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