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社會傳真

江口縣太平鎮:黨建引領勇當“四大”先鋒,拱衛梵淨“明珠”

2022年10月12日08:33 |
小字號

近年來,江口縣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太平鎮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梵淨山保護管理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勇當防疫、抗旱、生態和發展“四大”先鋒。

織牢“三張網”,勇當防疫先鋒

強化組織領導,織牢疫情防控“責任網”。太平鎮以上率下立足職能職責,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內容,嚴格工作標准,規范工作程序,構建起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牽頭抓總、各部門、村(社區)密切配合、相互促進的工作格局。嚴格落實領導在崗帶班制度和24小時留守值班制度,聯系村領導深入基層把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抓緊抓實抓具體,層層包保,做好上傳下達,切實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指揮、高效運轉。

防疫先鋒。

防疫先鋒。

強化宣傳引導,織牢輿情防范“宣傳網”。充分利用“山水太平”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平台發布疫情防控應知應會、注意事項等鏈接,及時普及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堅持“人、物”共防原則,積極發動組織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宣傳,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提升群眾知曉率,全面提升群眾安全防范意識。進村入戶實地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不信謠、不傳謠引導村(居)民科學冷靜應對疫情。

強化作用發揮,織牢黨員先鋒“服務網”。緊密結合“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運行體系,引導黨員“服務在網格,奉獻在社區”,有效調動黨員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針對特困群眾等特殊群體,積極組建黨員先鋒隊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依托疫情防控大排查給他們送去藥品、口罩、酒精等醫療等防疫物資。

發揮“三作用”,勇當抗旱先鋒

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旱情來臨展現組織擔當。旱情就是命令。太平鎮各基層黨組織臨危不亂,排出具體計劃,列出工作清單,帶領廣大黨員群眾打“硬仗”。自旱情發生以來,太平鎮緊密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抗旱工作專題會、抗旱調度會,及時傳達省、市、縣抗旱工作會議精神,科學研判全鎮高溫干旱災情,對抗災自救等相關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各村(社區)、鎮直相關部門迅速成立防汛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抗災救災應急隊伍,第一時間壓緊壓實防汛抗旱工作責任,作出有效應對。

抗旱先鋒。

抗旱先鋒。

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危難之際凝聚太平合力。太平鎮黨委、各基層黨組織把抗旱減災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始終堅持戰斗在一線,按照全鎮抗旱預案,科學謀劃、提前部署,精心組織、靠前指揮,前往受災嚴重的地方掌握旱情、災情、水量現狀,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及時發現收集上報災情。同時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到旱情最險重的地方,組織抗旱減災、森林防滅火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聯系村領導下沉一線,掌握村(社區)旱情災情,幫助轄區開辟水源,組織抗旱救災和應急送水等工作。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關鍵時刻盡顯黨員本色。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旱災面前,全鎮廣大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以汗抗旱”。針對出現的不同旱情,全鎮廣大黨員時刻沖在抗旱救災第一線,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以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為黨徽添彩。太平鎮積極組織抗旱黨員志願服務隊10支,組織消防送水車為群眾送水20余次,購買水泥30余袋,組織黨員先鋒隊修建水源點12個,新購置水泵29台,抽水管2360米,電線16卷(100米1卷)、提水量達80萬余立方米,為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農作物送上了“及時雨”。

加強“三舉措”,勇當生態先鋒

巡河護漁守護山水太平。太平鎮通過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開展“梵淨山紅·生態先鋒”區域黨建聯盟工作宣傳,積極吸納和引導黨員加入“梵淨山紅·生態先鋒”黨員志願者隊伍,壯大梵淨山保護管理力量。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政策宣傳員、巡護巡查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群眾參與引導員的示范帶動作用,組織動員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梵淨山保護管理工作。

巡山護林守衛巍峨梵淨。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太平鎮認真部署,積極謀劃,充分發揮214名護林員護林作用。楊歷不僅是太平鎮梵淨山村黨總支副書記,同時也是太平鎮梵淨山村的一名護林員。“這幾年,為了管好這片森林,隨便看到有人破壞一點點花草樹木,還是會感到很心疼,就像是傷著我們自己那種感覺。”楊歷說道。太平鎮各村(社區)通過建立巡山護林台賬、厘清問題清單,做到巡山護林有計劃、有行動、有落實、有成效,實現巡山護林全覆蓋,防火無盲區。

生態先鋒。

生態先鋒。

宣傳教育凝聚環保共識。太平鎮加強區域內黨員群眾教育培訓,廣泛凝聚共識,營造生態保護輿論氛圍。當好生態保護的宣講人、引導人,堅持以提升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影響力為工作基點,以宣傳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以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為核心,全面推進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向縱深、多維、廣度發展。

聚焦“三方面”,勇當發展先鋒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用好防貧監測預警保障機制,做大鎮村兩級防貧資金池,確保不出現返貧現象。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發展壯大扶貧產業,持續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認真貫徹《鄉村振興促進法》,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循序漸進、順應農村發展的每一項工作。

發展先鋒。

發展先鋒。

大力發展特色“文旅”產業。太平鎮依托梵淨山資源稟賦優勢,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按照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產力的思路,依托梵淨山的生態資源和優秀傳統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以生態康養、農耕體驗、研學旅行為重點的文化旅游產業,形成以詩歌、農耕、研學、康養等為主題的群山之心、梵淨山舍、行驛雲舍、梵淨梵景等8個太平河沿線民宿集群,推進了從傳統鄉村觀光型旅游向精品度假型旅游的轉變。

深入推進“黨建+產業發展”模式。聚焦新時代基層發展重點,通過“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和“政府+金融+龍頭企業+運營企業+種植主體+農戶”的發展模式,以產業帶動發展,將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緊密融合。投資520萬元,新建2800平方米老酸菜食品加工廠,累計覆蓋建檔立卡戶50戶165人,年總收入在60萬元左右。同時,推動發展蓮蝦、麻魚產業500余畝,種植茶葉600畝,青梅基地80畝,黃精700畝,累計帶動3000余名務工群眾就近務工,付出務工費用500余萬元。(圖/文 王大龍)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