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採 | 劉秀祥:有信仰的人一定會發光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俎宇 唐波
國慶節上午,升國旗儀式結束后,目送最后一個孩子出了校園,劉秀祥返回自己的工作室,為參加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做准備。
劉秀祥是望謨縣實驗高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黨的二十大代表,曾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兩次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並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及“全國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2012年至今,是劉秀祥變化最大的10年,也是望謨縣教育發展變化最大的10年。
10年前,劉秀祥資助過的一位家鄉女孩給他打來電話,說自己輟學了。這讓留在城市工作的劉秀祥十分難過。他一遍遍地思考:“我讀書是為了什麼?我奮斗的目的是什麼?”
那時的望謨,曾是國家“八七扶貧攻堅”重點縣,95%以上的國土面積分布著山地和丘陵。當時,全縣10余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佔比高達46%。
“向上的成長,需要從向下的扎根開始。”劉秀祥決定回到家鄉。
2012年,劉秀祥參加了望謨縣農村義務教育基層教師招考,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特崗教師,並獲得優先擇校權。出人意料的是,他選擇到當時條件最艱苦的打易鎮中學。他的目標很明確,幫助山裡更多的孩子走進教室,邁出走向光明的第一步。
為了幫助孩子們重返校園,他發起了“助學走鄉村行動”。一到周末和假期,劉秀祥就會騎著摩托車,走村串寨,四處勸學。他的摩托車上還綁著音箱,一路上播放著自己的故事。
這樣的家訪勸學,他一直堅持至今,足跡遍布全縣所有村子,摩托車也騎壞了8輛,不過令劉秀祥欣慰的是,他的堅持,讓1800多個孩子重返校園。
讀大學期間,劉秀祥“千裡背母上大學”的感人故事廣為流傳,“一定要把母親的病治好”原本是他讀書的動力。4年的大學,他泡在圖書館裡翻閱了上千本書。
直到有一天,他讀到斯諾所著《紅星照耀中國》。“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如此震撼,奮斗精神如此震撼,我讀了很多遍。”劉秀祥說,因為這本書,他有了榜樣、有了信仰,更是找到了方向。他遞交了入黨申請,並在畢業前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
懷著信仰回到家鄉從教,劉秀祥堅持“厚德重智,德育先行”,並把紅色文化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主抓手。“要讓每個孩子都有信仰,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讀書’、人活著的意義。”劉秀祥說,教育的成敗不在“當下”,而在未來。讓信仰根植於思想的土壤,未來才有無限希望。
劉秀祥有4個工作室,集貧困生資助、公益演講(講座)、教師研修培訓、學生德育教育、組織開展社團活動等功能為一體,通過發起“助學走鄉村行動”,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生4200多人,資助金額1300多萬元﹔與北京潞河中學等全國8所中學合作建立教師研修基地,為山區教師搭建了拓寬視野、交流互鑒、凝聚力量的平台。
“習近平總書記說:‘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我講我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相信信仰的力量。”劉秀祥每年還受邀到全國各地開展公益演講(講座)近200場(含網絡),“信仰的力量”是他的演講主題,他說,有信仰的人一定會發光,“做一束光,傳遞溫暖、照亮他人”。
望謨實驗高中教學樓前,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座斥資1.6億元建設、可容納3000多名學生的學校,是望謨縣“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好教育”發展決策的點睛之筆。2022年,望謨縣教育預算資金投入達11.3億元,是10年前的4倍﹔新增校舍面積21萬平方米,教師隊伍增加到4465人﹔高考錄取本科人數突破1300人,從過去的長期挂末上升到黔西南州第三位。
“望謨縣的教育發展進程,是貴州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劉秀祥說,如今,像望謨這樣曾經邊遠落后的地區已撕掉絕對貧困標簽,正發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奮力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