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採 | 許蕾:“把化屋村的變化帶到北京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毓釗
“您稍等,我們正在安排疫情防控工作,有什麼事情可以微信說。”9月28日晚8點,許蕾正在新仁鄉疫情防控指揮部參加會議。接到記者的電話,她快人快語。
許蕾是黔西市新仁苗族鄉黨委副書記、統戰委員,化屋村黨支部書記。自9月27日晚7點黔西全市實施臨時靜默管理以來,她已經連續工作了20多個小時。而從8月底開始算起,她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已整整一個月了。
化屋村與清鎮市、織金縣隔烏江相望,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河對面就是高風險區。
“面對疫情,隻有我們黨員更好地動起來,才能讓群眾真正靜下來。”1989年出生的許蕾沉著應對——
宣傳教育動起來。在全村常態化播放大喇叭,分組進村入戶進行全排全查的同時,錄制苗語宣傳音頻進行播放,在各交通要道張貼懸挂宣傳標語,讓防疫政策入腦入心。
駐網設卡動起來。沿烏江設置了6個卡點,卡點之間遙相呼應、兩兩互動,確保防疫無死角。
志願服務動起來。組織村民成立4支志願巡邏隊,分別對外來人員進行掃碼勸導等工作。
暖心后勤動起來。聽說有村民因臨時靜默管理無法購買到急需藥品,許蕾趕緊聯系親戚為村民購買藥品寄送到村裡。同時,積極對接愛心團隊,為防疫卡點送來了必備物資。
直到29日凌晨,許蕾仍在忙碌著。她給記者發來微信:目前化屋村總體情況安全。
安全,是對戰士最好的犒勞。而作為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許蕾對基層工作有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化屋村考察調研時對鄉親們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希望鄉親們繼續努力奮斗,把鄉村產業發展得更好,把鄉村建設得更美。
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讓許蕾心潮澎湃,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要努力把鄉村產業發展好,生態環境保護好,民族文化傳承好,社會治理效能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好。”許蕾深知肩上責任重大。
一年多來,許蕾帶領全村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努力走上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化屋村地處烏江源百裡畫廊核心景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村裡採取“播綠者獲益、損綠者受罰、用綠者付費”機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23處,實現村庄全覆蓋﹔組織隊伍常態化開展烏江河面保潔和巡河、禁漁巡查……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化屋村聯合周邊4個村成立聯村黨委,通過實施“易地經濟”模式,發展黃粑、黃姜、黃牛等“三黃”產業,建成2個日產2000斤的黃粑廠,種植黃姜400余畝,養殖商品肉牛400頭。同時,大力發展苗繡產業,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把民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目前,村裡開起了39家農家樂、21家民宿。2021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7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3億元。
2021年,化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9304元,比2012年的2450元翻了近三番。日子越過越好,苗族同胞自編歌謠傳唱:道路修到化屋基,移民集中建新居﹔打工就在家門口,經果林下喂土雞﹔全靠黨的政策好,苗家兒女笑瞇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許蕾說,她深深地熱愛著化屋村,將始終如一踐行初心使命,把青春交與奮斗,和苗族鄉親們一道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還有十多天就要到北京參加黨的二十大,許蕾對此充滿了期待:“希望把化屋村的變化帶到北京去,向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匯報,分享給全國人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