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暢渠道優措施 盡最大努力保障群眾就醫就診需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本輪疫情以來,貴陽市通過組建疫情防控期間就醫保障工作小組,組織愛心車隊接送,明確特殊人群救治醫院,指定“黃碼”醫院,開通24小時咨詢電話等措施,暢通就醫渠道,保障群眾就醫需求,特別是孕產婦、透析病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就醫就診需求。
9月9日18點30分,南明區醫療救治工作群收到消息,花果園一名臨近預產期的孕婦身體突然不適,急需到醫院就醫,救治組立刻與街道、醫院協調,打通各個環節與流程,迅速調派救護車將她轉運到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醫生立即為她作了相應的檢查和治療。目前,孕婦和胎兒情況穩定並己回到家中。
南明區醫療救治工作組。
為保障好疫情期間群眾就醫就診,南明區衛生健康局一手抓實疫情防控,一手暢通看病就醫通道,成立了由局醫政醫管科成員組成的醫療救治工作組,向群眾公布醫療救治電話,調派區婦保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救護車,保障孕產婦、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就醫需求。
在急危重症特殊患者就醫方面,南明區醫療救治工作組、110指揮中心、政府便民服務平台等協同聯動,解決重點區域群眾就醫小區“一進一出”和醫院“一出一進”等問題。圍繞群眾“在哪看、誰來看、怎麼看、誰協調”等環節,細化不同患者分類處置方案,實行問題督辦與問題反饋機制,確保件件有著落。
在母嬰安全就醫保障方面,根據孕產婦孕周、分娩時間、高危因素、妊娠風險分色、健康碼分色、風險區域等情況進行分類管理,區婦保院和各社區衛生機構婦保人員對孕產婦情況進行每日排查,對需要就醫的安排專人上門採集核酸,協調配合社防辦辦理放行條,調配救護車和協調愛心車輛接送孕產婦就醫。轄區內各助產機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梳理制定就診流程,開通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孕產婦就醫。
“有急診胸痛病人!”9月6日,貴陽市一醫心內科胸痛中心接收一名從省建筑醫院轉院的64歲男性患者。當天早晨8點,該患者突發胸痛,伴喉部緊縮感,省建筑醫院完善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考慮患者病情危重,情況緊急,貴陽市一醫心內科胸痛中心立即啟動綠色通道,在篩查患者新冠肺炎相關流行病史,核驗患者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結果,明確患者無相關流行病學史以及24小時內新冠肺炎核酸陰性后,迅速按照普通患者流程救治病人。對患者進行急診冠脈造影及冠脈介入治療。經過一系列治療后,患者轉危為安。
對患者進行急診冠脈造影及冠脈介入治療。
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和群眾的不同就醫需求,貴陽分類施策,著力暢通渠道,不斷優化就醫保障。在部分區域實施靜態管理后,於9月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保持對不同類型患者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正常開放,要求開辟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核酸檢測綠色通道,及時開展應急醫療救治。對慢性病患者,採取預約診療、分時段就醫、線上咨詢、長期處方等服務措施。並明確了危急重患者、孕產婦、慢性病等就醫向居住地申請,由社區聯系愛心車輛“點對點”接送或撥打120急救電話由急救車轉運醫治。
9月12日,向社會公布了轄區內市級以上醫院特殊人群可救治醫院名單貴州省人民醫院、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等14家醫院孕產婦、兒科、腫瘤科等重點科室聯系電話,方便群眾咨詢,保障疫情期間特殊人群就醫就診。隨后,開通並公布了應急救助服務專線84124579和綠絲帶志願服務暖心熱線85822222及可救治醫院電話,保障疫情期間低保、特困供養等特殊困難群體,以及孕產婦、透析病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看病就醫需求。貴陽還開通爽爽貴陽暖心行動熱線電話,為孕產婦、新生兒、兒科、血液透析、危急重症、腫瘤、骨外傷、口腔等疾病提供咨詢服務,為到醫院購買急需藥品的群眾提供送藥服務。
選定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龍洞堡院區)為“黃碼”醫院,為在高風險區、中風險區、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及其他被賦予“紅碼”“黃碼”的核酸檢測陰性的居民提供專門的緊急就醫服務,於9月16日9時起開始接診“黃碼”“紅碼”人員,提供血液透析、腫瘤放化療、孕產婦分娩以及其他危急重症等緊急就醫服務。有緊急就醫需求的居民,可主動聯系所在隔離點或所在社區(村委),通過隔離點或社區預約“黃碼”醫院,由隔離點或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專車“點對點”轉運至“黃碼”醫院。病情危急的患者可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由120急救中心根據就醫人員類別聯系“黃碼”醫院並告知“黃碼”醫院就診人員管控情況。診療結束后,由隔離點或社區(村委)安排專用車輛“點對點”轉運返回,全程實行閉環管理。
9月17日,設立貴陽市疫情防控期間就醫保障工作小組,同時開通了咨詢電話84123500和監督電話0851-84856700,於當日零時零分起全天24小時開始工作,負責統籌、協調、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市民就醫需求,特別是孕產婦、透析病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就醫就診需求,以更加周全和人性的服務措施,盡最大努力為群眾看病就醫保駕護航。(圖/文 余俊飛、曾浩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