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岑鞏:“紅纓子”映紅致富路

連日來,在貴州省岑鞏縣天馬鎮杜麻村高粱種植基地裡,收割機來回穿梭,十余位婦女緊跟其后,撿拾收割機未採收干淨的高粱穗,場面十分熱鬧。
“這種高粱叫‘紅纓子’,今年收成很好,我在這裡種植了280畝,畝產達到800斤以上,保底收購價3.4元每斤。”種植大戶彭朝書介紹,“紅纓子”高粱是釀造醬香型白酒的優質原料,原本擔心在這裡發展產業會出現找不到務工人員的尷尬局面,現在看到高粱顆粒歸倉,心裡滿心歡喜。
在岑鞏縣天馬鎮杜麻村高粱種植基地裡,村民楊建妹正在撿拾高粱穗。唐鵬攝
據杜麻村黨支部書記楊顯亮介紹,該村通過引進貴州粒粒豐種業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組織模式,訂單式種植高粱460畝,目前村裡大部分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守在村的大多是因需要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婦女,留守婦女除了承擔日常家務外,還主動參與到產業發展的大潮中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娘子軍”。
在岑鞏縣天馬鎮杜麻村高粱種植基地裡,收割機正在收割高粱。唐鵬攝
“我們有一個姐妹務工微信群,平時哪裡有活干就在群裡相互通知,現在產業搞得紅火,10塊錢一個小時,不愁找不到活干。”村民王建妹說,現在村裡的產業發展種類多、面積大,從春季播種、夏季管護、秋天採收都需要大量務工人員,隻要自己勤快,在家門口務工就能得到一份不錯的穩定收入。
在岑鞏縣天馬鎮杜麻村高粱種植基地裡,留守婦女們正在撿拾高粱穗。吳啟萍攝
2022年,天馬鎮聚焦“油茶小鎮”產業定位,已種植油茶18500余畝,立足壩區資源,發展優質稻4500畝、辣椒1500畝、太子參等中藥材4300畝、百合1500畝、高粱460畝……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給村民創造了大量的務工機會,除去機械化耕作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輕鬆的“手上活”,很適合在家的留守婦女擔任。
在岑鞏縣天馬鎮杜麻村高粱種植基地裡,收割機正在收割高粱,留守婦女們跟隨其后撿拾高粱穗。唐鵬攝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每個奮斗者都了不起,以家庭為單元的男女雙向奮斗成為鄉村振興致富新模式。“‘紅纓子’紅的是農業產業興旺,是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是留守婦女撐起家裡‘半邊天’的決心。”天馬鎮黨委書記吳欽明說,目前正值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穩崗就業壓力大,年富力強的男同胞外出務工“掙大錢”,留守婦女則在家照顧家人“掙小錢”。
據悉,天馬鎮依托村黨支部建立婦女務工微信群13個,覆蓋13個村192個村民小組,涉及常年就近務工婦女850余人,留守婦女組成的“娘子軍”頂起了鄉村振興“半邊天”。(吳啟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