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時政要聞

凱裡市“貴人服務—凱立辦”營商環境品牌20條措施出台

2022年08月02日16:49 |
小字號

凱裡市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積極搶抓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重大戰略機遇,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進一步整合優化企業開辦、項目審批、市場服務、企業服務等方面辦理事項,出台“貴人服務—凱立辦”營商環境品牌 20 條措施,進一步提高服務質效,全面提升“融灣”速度,為凱裡市持續高質量發展助力。

優化辦理環節。“企業開辦”在設立登記、刻制印章、首次申領發票與稅控設備領取等 7 個環節辦理事項在1個工作日完成,最快在0.5個工作日完成。 

干部入企開展“惠企紓困”政策宣傳。

干部入企開展“惠企紓困”政策宣傳。

推廣應用電子証照。加快推動省、州電子簽名及電子印章的推廣、認可和使用,實現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自主在線辦結。 

分時辦理同質同效。對新開辦企業申辦“首次申領發票”“首次員工參保登記”的“線上一網”提供分時辦理路徑,“線下一窗”提供分時辦理服務,確保同質同效。 

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試行對社會投資的小型低風險新建、改擴建項目由政府部門發布統一的企業開工條件。企業取得用地、滿足開工條件后隻要出具承諾書即直接發放相關証書准予開工。 

供電部門在檢查企業電力情況。

供電部門在檢查企業電力情況。

項目手續 “ 限時辦理”。對於一般簡單類事項當日提出處理意見,當日不能提出處理意見的,在 5 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涉及資金使用或其他重大、情況復雜的事項,原則上在 10 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推行將一般社會性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30 個工作日以內。 

圖聯合審查的前置條件。園區內工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圖實行部門限期聯審制。規劃初驗線、復驗線合並為一次驗線事項,工程建設項目附屬綠化工程納入施工圖分類審查制度。

全面推進規劃建設“ 多測合一” 。按工程建設項目需要分階段整合相關測繪測量事項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整合為一個測繪事項。加快統一相關測繪測量技術標准,實現同一個階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

凱裡市政務服務中心一角。粟 栗攝

凱裡市政務服務中心一角。粟 栗攝

時推送。加強項目代碼應用,提升部門間數據互聯互通水平。

扶持民間資本進入民生領域。對進入教育、醫藥、衛生、養老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民間投資項目,在土地使用、用水用電、稅費征收等方面享受與政府投資項目同等待遇。

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梳理涉企行政事業收費事項清單並向社會公示。繼續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治理,清理規范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不合理附加費用,加強銀行服務項目和收費公示,實行小微企業免收不動產登記費。 

推行新辦企業 “一站式”涉稅事項服務。增值稅普通發票最高開票限額不超過10萬元、每月最高領用數量不超過50份的事項當日辦結。對新辦企業增值稅納稅人首次購買稅控系統產品費用和繳納的技術維護費用,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予以全額抵減。

千名干部進千企開展“三項服務”。

千名干部進千企開展“三項服務”。

設立企業“安靜生產期”。規定每月1—25日為企業“安靜生產期”,期間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情況,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原則上不對企業開展行政執法檢查。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堅持審慎善意執法,建立柔性執法清單,依法公正審理涉企案件,從嚴把控適用查封凍結等強制措施,嚴格區分刑事犯罪與經濟糾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繁榮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靈活多元的招工用工模式,運用“互聯網+就業”模式,打造便捷高效的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對接服務平台。

建立“一站式 ”涉企服務綜合受理平台。建立涉企服務綜合協調辦理工作機制,通過“涉企服務一窗辦”“涉企政策雲平台”實現“前台綜合受理、后台分類審批、限時辦結銷號”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同時,組建一支高水平專業服務隊伍,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的服務。

自助辦稅服務體驗。粟瓊攝

自助辦稅服務體驗。粟瓊攝

加快惠企政策兌現。設立惠企政策兌現“資金池”和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快兌現資金撥付進度。加快構建州、市一體“線上一網、線下一窗”政策兌現服務體系。 

切實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為到凱裡市投資的企業家發放“綠卡”,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同時,建立凱裡市企業家市外糾紛及涉訴應急協調處理機制,為企業市外涉訴法律提供援助。 

引導金融機構“一企一策”。對暫時遇到困難的實體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企一策”區別對待,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出台一批惠企政策“大禮包”。聚焦玻璃、鋁及鋁加工、陶瓷、電子信息、大健康醫藥等主導產業,在科技創新、引才育才留才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批可操作、接地氣的政策措施,為企業創新發展鬆綁減負。

大力柔性引進灣區人才。在大灣區建立人才聯絡站,並探索“周末工程師”柔性引才機制,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圖/文 粟瓊、黃軒俊)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