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強市建設

銅仁江口:黨建引領促振興  “紅動淨河”添動能【4】

2022年08月01日16:37 |
小字號

淨河村委會。
淨河村委會。

近年來,銅仁市江口縣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強化黨建引領,創新工作思路,持續鞏固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成果,探索創建“紅動淨河”黨建品牌,以品牌鍛造標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該縣淨河村成功申報為2022年省級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打造出了生態優、村庄美、產業興、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樣板村。

紅色引領 培根鑄魂聚合力

線上線下立體學。依托“三會一課”及時跟進學習。充分利用“紅動淨河”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智慧黨建雲等平台,及時推送權威資訊、時政熱點等內容,引導全體黨員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引導全村黨員以實際行動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

創新形式集中學。設立“固定學習日”,每周四由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后備干部擔任領學人,採取精讀文件、專題討論、經驗交流、調研考察等方式開展學習,切實把固定學習日的政治性、思想性、生動性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習實效,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突出效果務實學。創辦“淨河之聲”廣播站,由“一村一大”、后備干部、年輕干部為輪值播報員,明確廣播時段,精心選定內容,實時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和惠民惠農政策,宣講鄉村振興、防疫知識、農業科技等方面的知識,讓“淨河之聲”成為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全新窗口,充分激發黨員群眾投身鄉村振興工作一線的積極性、主動性。

紅色驅動 積厚成勢添動力

特色產業聯動。自覺把黨建工作融入“育產業、創特色、促增收”的經濟發展中,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把坡上和壩下2300余畝土地流轉到村級合作社,引進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培育本土合作社5家,發展冷水魚100畝、草莓107畝、黃金梨100畝、吊瓜220畝、白茶1200畝,帶動200余戶脫貧戶及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黨員大戶帶動。注重發揮黨員示范戶和能人大戶的傳幫帶作用,動員15名農村黨員在抓發展、促增收中走在前、干在先,農村黨員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5個,村級產業基地更加穩固、效益不斷提升。全村培育致富帶頭人69人,其中合作社帶頭人28人,黨員致富帶頭人15人,群眾致富帶頭人26人,形成支部帶企業進村、黨員帶群眾入社、群眾帶土地入園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村社合一推動。村集體依托產業優勢,通過“村社合一”方式,以土地、資金、資產等融資、入股,租賃基地噴灌系統、冷庫等形式,創辦“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新型合作模式的合作社,由村委會主任兼任合作社理事長,其他“兩委”成員同時兼任理事會成員,引導有責任、有能力村民及大戶、黨員等參與合作社經營管理,集體經濟年入帳35萬,並按照“6211”利益聯結機制進行分紅,戶均增收2000余元。

紅色服務 惠民凝心注活力

面對面聯系群眾。建立“1+1+X”服務機制,由村“兩委”干部牽頭,在各自包組范圍內,將有一定服務能力的黨員設崗定責,採取就近就便原則,服務特困供養對象、邊緣戶、低保戶等,屬地黨員不能解決辦理等事務,由包片村干部進行統籌協調解決,構建起“一對多”的網格化聯系服務體系。現已建立黨員服務網格42個,黨員聯系各類困難群眾100余戶。

心連心幫助群眾。深入開展“挂牌亮身份、評星爭先鋒”活動,在15個組42名黨員戶門前醒目位置統一懸挂“共產黨員戶”標志牌,讓黨員們亮身份、擔責任、樹形象,拓寬黨員主動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對服務群眾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和民生訴求,全部建立問題、責任、整改“三張清單”,並限期整改到位,全面打通黨員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壁牆”。現已解決問題或落實意見建議50個,為群眾調處矛盾15件。

實打實服務群眾。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緊盯群眾“急、難、盼、愁”民生熱點,通過採取“拉家常”“串串門”方式,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解困,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急所盼和所要解決的問題,黨員干部在為民服務中贏得了群眾廣泛點贊認可。關愛留守兒童30余名,照顧特困供養戶10余名,為群眾辦理快遞、生活繳費、代辦事務等服務事項500余件次。

紅色堡壘 固本強基提效力

人才隊伍梯隊化。按照能工巧匠、種養能手、生產經營、社會服務、引領帶動五類,把285人納入鄉土人才庫管理,及時把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復轉軍人、優秀大學畢業生等人才納入重點培養范圍,採取“一對一”結對培養、參與村級事務歷練等方式,儲備優秀年輕后備干部5名,並把3名思想覺悟高、服務意識強、文化程度高的后備干部作為黨員發展重點培養對象。

陣地建設標准化。以建好用好管好黨建活動陣地為著力點,持續推進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六有”標准,科學設置“兩委一社四中心”,統一規范標牌設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黨員活動室、三務公開欄、便民服務窗口等陣地建設,較好滿足黨員活動和服務群眾需要。2019年以來,淨河村黨支部先后榮獲全省、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支部運行實效化。按照定崗、定人、定責、定薪、定效“五定法”,精准定崗定人定責,通過兼任崗位整合提高薪酬待遇,村副職月工資均達3000元以上,村三職月工資均達3450元以上,“一肩挑”月工資達4160元以上。圓滿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實現支書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實現學歷年齡“一升一降”。嚴格落實“三會一課”、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村級事務准入、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推進村級組織工作常態高效。

紅色治理 內外兼修增內力

織密黨群“連心網”。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組規民約》和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大會、組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讓村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兩約三事四會”治理新機制。15個組委會,48名組委會成員先后協調各類矛盾糾紛80余起,為民辦實事、解難題200余件次。

提升網格“服務值”。按照“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運行機制,以村綜治服務中心作為前沿“指揮部”,在全村15個村民小組,配備4名網格長、15名網格員、43名聯戶長,網格服務管理治理體系覆蓋到組到戶到人,形成網格長、網格員、聯戶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工作機制,做到“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2019年7月,淨河村榮獲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

畫好最大“同心圓”。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黨群陣地,不斷拓展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11支志願服務工作隊有效引導農村群眾自覺參與到文明風尚行動中,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民風村風持續好轉。在全村開展“淨河榜樣”評選活動,挖掘孝老愛親、環保衛士、和諧鄰裡、脫貧典型、文明家庭等身邊榜樣10名,弘揚新風正氣,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圖/文 江口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