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雲岩視窗>>社區動態

清死角 除頑疾!雲岩區這個村探索垃圾治理新模式

2022年07月06日15:13 |
小字號

“以前臟又臭,腳都下不去,走路得捂鼻子。”“現在好嘍,干干淨淨整整潔潔的,大家都舒服了。”7月4日,貴陽市雲岩區東山村巫峰路338號,兩位村民談起門前屋后的變化時,語氣裡透露著難言的欣喜。

自貴陽市農村“五治”工作開展以來,雲岩區積極在垃圾治理方面採取多種方式,治理成效不斷凸顯。其中,黔靈鎮東山村更是想出妙招,通過村委牽頭、村民自治的方式,徹底解決了幾十年來的臟亂差問題。

該村到底想出了怎樣的垃圾治理妙招?垃圾治理效果又如何呢?日前,筆者深入東山村幾條背街小巷一探究竟。

困境:背街小巷垃圾如山,走路得捂鼻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東山村黨總支部副書記黃俊介紹,近幾十年來,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山城貴陽的很多卡卡角角由於無法納入統一規劃形成了大量的背街小巷,這些區域尚未納入城市環衛保潔范圍。

隨著城鎮化發展,大量流動人口涌入城市,就在這些背街小巷裡租房。由於素質參差不齊,垃圾亂扔亂放的現象普遍存在。雖然開展了多次集中整治,但衛生問題持續反彈,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以前真的是太不像話了,各種生活垃圾亂丟,一路亂七八糟的。”“大家習慣了出門就亂扔,各種標語警告都不管用,臭垃圾堆成小山坡,每天蚊虫不斷,簡直惡心死了。”……談起曾經的衛生狀況,村民們直皺眉頭。

糟糕的衛生環境影響村民們心情和健康的同時,也影響了大家的收入。好幾個村民對筆者表示,由於衛生環境差,以致租客長期抱怨,而且有新租客想要租房時,一看到小路上的各種垃圾,便再也沒有音信了。

如何才能有效治理這些背街小巷的垃圾呢?雲岩區積極落實農村“五治”等工作,努力根治城中村衛生頑疾,但背街小巷的許多衛生死角卻由於無法納入統一的環衛保潔范圍,且因地處卡卡角角清理難度非常大,從而成為村民們心中的衛生難題。

探索:自己治理,珍惜的同時還培養了好習慣

談及垃圾的有效治理,黃俊把時間拉回到2018年。當時,東山村大吉組的25戶人家,因為堆放垃圾的問題起了糾紛,最終每戶人家都撒手不管,以致小區垃圾如山、臭不可聞。

為了解決問題,村委會把每戶的代表召集到村委會開會。最終經商量,大家建立一個微信群,選擇一個熱心人當群主,每戶每月交30元錢,專門請人來清理垃圾。大家相互監督打掃情況,隻有打掃干淨了,月底才付錢。

“之后,該區域長期保持整潔,再也沒有出現過臟亂差的問題。”黃俊說,村委會也由此受到啟發,打算把該模式在全村進行推廣。具體做法是,在全村6個村民組,根據自然路段劃片,由每條背街小巷所涉及的住戶共同投入少量資金,或請專人負責清理,或委托某戶來打掃。目前,村裡已經有4個試點,且效果都非常好。

長期負責垃圾治理,黔靈鎮城管辦負責人方星深有感觸。他向筆者說,該治理模式有一大好處,那就是:村裡不需要找政府要錢,村委會不用掏錢,而少量的費用也不會給村民增加負擔。關鍵的是,村民自己投入資金來治理,就會更有效的監督,也會更加珍惜,並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如果每個背街小巷都干淨了,那整個村也就干淨了﹔如果每個村都干淨了,那整個鎮也干淨了﹔如果每個鎮都干淨了,那整個城市也就再無衛生死角了。”方星說。

成效:卡卡角角都干淨,村民坦言更舒心啦

旭東路一直往上,便進入了更加逼仄的巫峰路。路的兩旁有許多小巷子,隻能夠容下摩托車和行人通行。由349號進入的一條,就是東山村的64條背街小巷之一,路口處放著一個京貴環境的垃圾箱。京貴公司平時負責巫峰路上的垃圾,對小巷裡的則無能為力。

筆者發現,路段雖狹窄,卻異常干淨,一點“雜亂差”的感覺都沒有。“以前不是這樣的,當時一年得處理兩次,一次得拖走幾頓垃圾。其中一次,來了20多個人,才把垃圾搬運完。”談及前后的變化,村委會工作人員感觸頗深。

村民張瓊告訴筆者,今年4月20日,村委會組織巷子裡的村民開會,每家每月出20元,然后請專人來打掃,到家的小路從此就變得干淨了。“這點錢小case,干干淨淨的舒服多了。”她說。

垃圾清理干淨后,大家對衛生環境更加重視,習慣也更好了。原來垃圾成山的地方,現在村民們合資打了一個水泥壩子,不僅方便出行,還可以停放摩托車。其他稍微陡峭的地方,個別村民這種上了玉米和蔬菜,一片綠色帶來的舒心,代替了原來的滿眼污穢和臭氣熏天。

55歲的村民鄧橋林,是東山村巫峰組246號的群主。這個處僅容一人通行,就像一扇小門的入口,裡面卻居住著22戶人家,以及每家多少不一的租客。因為完全“躲”在街后,以前的衛生環境一直成問題,直到新模式的推出,才得到了根治。

“各位鄰居,6月30號要收衛生費了,麻煩各位交的時候備注哪家的,謝謝。”6月27日,鄧橋林提前在群裡發布消息,而鄰居們也紛紛響應。他對筆者說,22戶人家一次性交100元錢,每月可以自己打掃,也可以請人打掃。這樣算下來,每家每月其實不到10元,就能讓整條路干干淨淨。

筆者看到,這裡無論是通往每戶人家的小路,還是兩棟房子之間不足一米的小溝,都干淨得連一個煙頭都沒有。與此同時,牆上“亂扔垃圾,罰款200元”的牌子,已經上灰“退休了”,而角落裡曾經告誡“禁止丟垃圾”的紅色大字,也已經模糊不清得成為歷史。

“就是這裡,原來垃圾把路都堵了,臭不說,連路都走不了。”站在曾經堆滿垃圾的地方,鄧橋林特意拿出手機,翻出原來滿是垃圾的照片,讓過去和現在做一番對比。(趙毫)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