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時政要聞

貴州岑鞏:“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賦能鄉村振興

2022年05月23日17:19 |
小字號

岑鞏縣大有鎮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在採石斛花。萬再祥攝
岑鞏縣大有鎮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在採石斛花。萬再祥攝

一個村庄,一個特色主導產業。近年來,貴州省岑鞏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糧食作物、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深入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產業標杆,力爭達到“打造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帶動一方經濟”的目的,賦能鄉村振興。

平庄村:菌飄香“腰包”鼓

“現在是出菇豐收期,我們30多個人,一人一天大概能採200斤左右。” 在岑鞏縣平庄鎮平庄村走馬坪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一朵朵茶樹菇破棒而出,一股濃濃菇香沁人心脾,村民們正忙著採摘,食用菌基地負責人丁德芬臉上挂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投放菌棒600萬棒,按一個菌棒生產鮮菇7兩左右來計算,今年的鮮菇產量可達400萬斤以上,總產值能突破2000萬以上。”丁德芬說。

據了解,該茶樹菇產業於2015年7月開始建設,2018年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700余萬元,建起棒菇苞生產線、包裝車間、烘烤房、菇苞培養大棚建設,完成自有商標注冊,建立菌菇深加工、廢菌包綜合利用及市場營銷為核心的生產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同時,公司還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目前,茶樹菇產業已帶動就業120人,實現勞務增收100萬余元,利益聯接建檔立卡戶316戶1171人,戶均增收1600元以上。

“產業發展起來了,現在家門口就可把錢掙啦。”平庄村村民周安英笑著說,在基地裡既能學技術,一年還掙60000元,生活越過越紅火。

白岩坪村:玉米不減產 多收一茬豆

初夏時節,萬物崢嶸。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岩坪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500余畝大豆、玉米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除草。

“玉米中間留有空間來種黃豆,既收獲了玉米,又收獲了一季大豆,這種科學種植,我們非常有信心。”天馬鎮白岩坪村村民何玉成高興地介紹,今年自己試種了4畝,忙好了自家的活,還可以來基地務工,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奔小康啦。

據了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克服了傳統大豆玉米間套作田間配置不合理、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新選擇,有效利用一地多種、一季多收、穩糧增收的技術優勢,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多贏和農戶的雙增收。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這一‘金點子’,實現糧油擴面增效,農民穩產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天馬鎮白岩坪村鄉村振興駐村干部代楊介紹說,白岩坪村50余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每天可以解決30余人次就業問題,預計支出勞務費用15萬元左右。

接下來,依托“黨支部+合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促進農業生產增效、農民增收。

木召村:“綠色金條”斛鋪就鄉村振興路

“枝頭鳥兒叫,林下村民笑。昔日荒山坡,今個倍兒俏……”

走進岑鞏縣大有鎮木召村鐵皮石斛種植基地裡,一簇簇種植在樹上的鐵皮石斛長勢喜人。

“這裡的大樹小樹,棵棵都是‘發財樹’,很值錢的。”基地管理員楊名海一邊給鐵皮石斛噴水,一邊介紹,過去靠種植常規農作物為生,一年到頭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把家裡的山地流轉出來種鐵皮石斛,一年能賺1000元的租金,在基地務工每個月還能領3500元。

“鐵皮石斛種植每畝需用工3個,1500畝鐵皮石斛需用工4500個,每年支付勞務薪酬36萬多元。”岑鞏縣猴子坡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章近台說。

據了解,該鐵皮石斛種植示范基地是2017年岑鞏縣大有鎮通過招商引進岑鞏縣猴子坡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政府+企業+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村民除了通過參與石斛生產勞動獲得一份收益,主要還是通過土地流轉和效益分紅上獲得收入。

“該項目前兩年按投入資金的6%固化分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投入資金的7%固化分紅,利益聯結農戶62戶。同時,該產業發展共流轉土地1500畝,涉及47戶農戶,土地租金60元/畝,每年支付土地租金9萬余元。”大有鎮木召村黨支部書記劉毅說。(萬再祥、陳昆)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