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例!貴黔國際總醫院成功實施脊髓電刺激術治療復雜難治糖尿病足
近日,貴黔國際總醫院神經外科在多學科診療團隊協作下,為飽受疼痛困擾、面臨截肢風險的糖尿病足患者,成功實施脊髓電刺激全植入手術。
術后,患者楊躍(化名)恢復良好,疼痛緩解,患足創面快速縮小並最終愈合,已康復出院。
業內人士紛紛認為,貴州首例復雜難治糖尿病足脊髓電刺激術,讓糖尿病足患者個體化治療多了新選擇,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新希望——
青年糖尿病足險截肢,前沿新技術助其康復
38歲楊躍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已藥物注射控糖多年,血糖控制效果一直不好。
半年前,他出現右足潰爛,創面經久不愈,並伴有不能忍受的疼痛,被診斷為糖尿病足,日常生活和睡眠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楊躍及家屬輾轉求醫,各種常規治療已經無效,部分腳趾壞疽,面臨截肢風險。為尋求新的治療希望,他們趕到貴黔國際總醫院。
對於楊躍的嚴重病情,內分泌代謝病科副主任張巧教授,組織了神經外科、骨科、介入科、眼科、傷口護理門診進行會診,共同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維持內環境穩定、營養神經診療方案。
期間,神經外科主任黃其林教授認為,患者在常規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考慮脊髓電刺激技術治療糖尿病足。
這是一項在國內部分城市已興起卻尚未在貴州開展的新技術。黃其林教授詳細介紹了其治療原理和臨床開展情況。經會診專家們反復討論,建議在楊躍血糖控制平穩后,即轉神經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楊躍家屬是醫療同行,對脊髓電刺激技術治療糖尿病足作了深入了解后,同意神經外科的手術方案。
經過術前的充分准備,黃其林教授團隊在局麻下為楊躍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電極植入。醫生在楊躍脊髓硬脊膜外植入刺激電極,連接體外臨時刺激器,進行刺激治療,術后楊躍足部皮溫明顯增高。
又經密切跟蹤觀察10天發現,楊躍足部創面明顯縮小,肉芽生長良好,疼痛明顯減輕。
確認電刺激有效后,黃其林教授團隊為楊躍進行了第二階段手術,將小巧的永久刺激器植入體內。
術后,紅外線熱成像檢測顯示:楊躍雙足皮溫明顯升高,血液循環顯著改善。
術后一周,下肢潰瘍已被新鮮的肉芽組織取代。通過專業治療護理,楊躍的身心狀況恢復良好,潰爛傷口越來越小,並最終完全愈合,已於近日順利出院。
綠色療法刺激神經,擴張血管治糖尿病足
“脊髓電刺激術通過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電極導線,將神經刺激器產生的電脈沖傳至脊髓,對脊神經進行低壓電刺激。這不僅能阻斷和干預疼痛信號的傳導,而且能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使原本下肢堵塞的血管被神經‘勒令’舒張。”面對媒體,黃其林教授就脊髓電刺激術的原理作了詳細介紹。
該技術會使血管管腔擴大,加快血流速度,血運暢通后,遠端肢體的養分供給就能跟上﹔同時,刺激脊髓還可促使內源性內啡肽、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等多種神經遞質或肽類物質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神經修復、消除或減輕疼痛,並促使缺血性潰瘍愈合、改善遠端肢體循環灌注,極大地減少了截肢的可能性。
同時,脊髓電刺激手術具有不借助任何藥物、不破壞神經結構、微創可逆的優勢,能持續鎮痛,對幻肢痛、脈管炎性肢體末梢痛、帶狀疱疹性神經痛具體良好的效果。
該手術在局部麻醉條件下即可完成,患者承受痛苦少,風險低,手術時間短﹔手術后,患者還可自我調控、自我管理,減少神經繼發性損傷,減少神經炎症,促進神經修復,從根源上緩解了神經性疼痛等功能。所以,它也被譽為“綠色療法”。
糖尿病並發症很嚴重,需科學化解保肢難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約1.29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8.1%的患者會罹患糖尿病足,15%-20%的糖尿病足患者在其病程中會發生足部潰瘍和壞疽,並伴隨劇烈疼痛和截肢風險,有較高的致殘率。
目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年死亡率高達14.4%,而截肢后的5年死亡率甚至高達40%。
黃其林教授表示,糖尿病足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同時又不適宜實施動脈重建術或重建手術也不能奏效時,可以考慮實施脊髓電刺激術,改善下肢血液微循環,促進傷口愈合,以提高保肢率和生活質量。
“這項新技術在貴州首次開展,得益於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得益於多學科的通力合作,該技術的應用給糖尿病足患者、多種神經性痛患者帶來了新希望。接下來,神經外科將持續緊跟醫學前沿,運用醫學發展新技術,發揮醫院多學科優勢,為患者提供更多個性化、獲益最大化的治療方案。”對於前沿技術的運用,黃其林教授始終強調要“以病人為中心”,盡顯醫者仁心。(圖/文 貴黔國際總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