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積極探索林業碳票助力低碳循環發展

“生態建設”“綠色發展”是198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立足畢節不同發展階段實際賦予探路子、作示范的試驗主題之一。經過30多年的探索實踐,畢節森林覆蓋率從14.9%提升到60%,實現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重大跨越。為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畢節市積極踐行“雙碳”戰略,以“碳匯交易”為突破口,通過明確要件“制票”、完善流程“發票”、拓寬渠道“用票”、協作聯動“管票”,創新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碳票”機制,用一張林業碳票將一片樹林固碳釋氧量作為資產進行交易的“憑証”,就能從“綠色銀行”裡取款,助力畢節深入推進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2022年2月15日,畢節發出了貴州首張林業碳票﹔3月25日,首張林業碳票獲500萬元貸款授信,並放款到位200萬元。
一、明確要件“制票”。一是明確許可范圍。制定《畢節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畢節市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方法(試行)》,明確凡是全市行政區域內權屬清晰的森林均可以納入申請制發林業碳票范圍。先期將人工喬木林、人工特殊灌木林、竹林等納入許可范圍,並制定每一種林地的納入標准和固碳量計算方法。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得的畢節市首張發出的碳票,涉及林地面積3.31萬畝,按照《畢節市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方法(試行)》計算,一個周期固碳量13.573萬噸。二是明確適用對象。明確凡是擁有林木所有權的個人、集體、企業等都可以申請制定碳業碳票,變現生態產品價值。特別是允許分山分林到戶的林木所有權人,可以多戶自願聯合、依托集體經濟組織或國有林業單位申報的方式申請領取林業碳票,有效解決個人因林木少而導致制定碳票成本高、融資能力弱、交易難度大等問題。三是明確使用時限。明確規定一張碳票的核算使用周期原則上為5年,首次申請“制票”的核算周期可從2016年起計算。一片樹林可以連續申請制發碳票,但下一張碳票的核算,需在上一個核算周期的最后一年內完成,且計入期限不超過30年。在使用監測期間,申請制發林業碳票的林地、林木,不影響其所有權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比如,2016年至2020年監測期內的固碳釋氧量實現交易流轉后,下一個監測期產生的固碳量還可以再次流轉,隻要管好林子,林木所有權人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
二、完善流程“發票”。一是申報。堅持遵循依法、自願、公開、誠信原則,由林木所有權人填寫申請表,備齊林權証或林權不動產証、個人身份証或單位代碼証等相關証件,聘請第三方機構監測核算並出具報告,再聘請專家審定后,向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提交申請。目前,全市已提交申請的有8家,有意向的有1家。二是測評。建立林業碳票第三方名錄,目前已有3家單位入選﹔建立林業碳票專家庫,目前已有來自林業、發改、自然資源等系統和高校、科研單位的9名專家入庫。申請人可採取自行或請林業部門協調的方式,先請第三方監測核算機構測算出固碳量等指標,再由相關專家對監測核算結果進行評審確定。三是審定。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收到完整且符合條件的申報資料后,負責對資料的真實性、一致性和合法性進行初審,涉及林權証或林權不動產權証的合法性審核,會同縣級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提出審核意見。通過初審合格的資料報市級林業主管部門,由其組織生態環境等部門和有關專家對監測核算報告及其碳減排量進行專家審查。符合規定的,由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技術性審查並備案簽發后,交由市級林業主管部門制發碳票,並完成相關登記手續,將碳票發放到申請人手中。目前,由赫章縣海雀村獲得的全省第二張林業碳票已制定,擬定於2022年4月29日發放。
三、拓寬渠道“用票”。一是賦予“融資貸款”。聯合金融部門制定《畢節市銀行保險機構支持林業碳票改革工作方案》,賦予林業碳票可流轉、可收儲、可授信、可質押、可保險的功能價值。明確銀行保險部門探索採取質押型、增信型、混合型等融資方式開發金融產品,特別是探索開展“負債端”“增值型”“保險貸”等業務,參與林業碳票存儲、交易,面向林業碳票持有者開發在積分累計、分期費率、貸款利率等方面優惠的低碳信用卡或低碳貸,構建森林保險與碳匯質押、碳匯融資相結合的“碳匯+保險”體系,把“碳票”變為“鈔票”。二是抵銷“碳排放量”。與貴陽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交易機構聯合研究相關措施,明確所有權人獲得碳票后,即可依托其交易平台挂牌。特別是鼓勵以“碳中和”的方式開展綠色商務活動,即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自願參與減排的旅游景區(景點)等按年度購買林業碳票,鼓勵在畢節舉辦的會議、論壇、演出等大中型活動,優先購買林業碳票或通過碳匯林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實現碳中和。三是替代“補植復綠”。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積極對接,擬將林業碳票納入《畢節市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案件生態損失補償工作機制》,針對因無証生產、採石或毀林開荒等非法佔用林地,因盜伐林木、濫伐林木、失火和故意毀壞綠化帶而受到林業部門行政處罰或司法立案查處的單位或個人,若處以補植復綠的但又沒有補植基地的情況下,把購買林業碳票作為損害生態環境的賠償解決有效途徑,在經評估核算后,鼓勵其購買對應當量林業碳票進行替代修復。
四、協作聯動“管票”。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市金融辦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林業碳票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綜合協調、核酸檢測、碳票審核、金融支持、權証辦理5個工作專班,明確各成員單位和工作專班的職責任務,合力推進林業碳票工作落地落實。各單位密切配合,聯手制定出台或即將出台政策文件4個,為工作推進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向上爭取支持。先后6次向省林業局對接匯報林業碳票工作。爭取到省林業局將畢節市列為全省首個林業碳票試點市,並在專家庫建立、計量方法、技術培訓和項目、資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特別是幫助畢節市建立林業碳票第三方名錄庫、林業碳票專家庫,邀請省林科院專家幫助制定《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方法(試行)》,並組織來自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貴州省第二測繪院、貴陽市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單位的專家進行評審通過。此外,省林業局領導、省林科院相關專家6人次到畢節調研指導,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善於借助外力。組織市林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委改革辦等市直有關部門人員赴福建省三明市,對林業碳票制發流程、開發對象、計量方法、適用市場等進行深入考察學習。在充分借鑒三明市林業碳票工作經驗的同時,採取網絡查詢的方式認真學習借鑒安徽滁州市、陝西咸陽市等地林業碳票改革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畢節實際,揚長避短,謀劃推進畢節林業碳票工作。(畢節市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