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地方網群>>清鎮視窗>>美好清鎮

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門外漢”返鄉種稻

2022年04月27日16:22 |
小字號

在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有一群農業“門外漢”,在外打拼多年,干出了點成績,在了解國家惠農政策后,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之,不約而同回到村裡,成立了清鎮市第一家以種植水稻為主體的農民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種植水稻,助力鄉村振興。

春季正是育秧的好時節,位於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大水沖組的清鎮市稻尚道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缽體育秧基地,幾十個白色大棚整齊排列著。合作社社員肖成林和負責看管基地的村民正在仔細檢查秧苗生產情況。

查看育秧情況。

“現在國家惠農政策好,水利設施、政策扶持也很給力。土地集中流轉起來,應該可以干出一份事業。”肖成林說。

今年48多歲的肖成林一直是個“活泛人”,土建、汽車維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近年來,看到村裡發展形勢向好,便萌生了在土地上做文章的想法。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后,立即獲得了紅楓湖鎮右七村7個志同道合村民的響應。說干就干,2019年6月,清鎮市稻尚道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

經過三年的積累發展,今年3月,合作社正式運營。肖成林和其他社員投資100多萬元,相繼配備了亞美柯播種機、自走履帶旋耕機、插秧機、挖掘機以及秧盤等設備。合作社流轉紅楓湖鎮右七村大水沖組、白岩組、高田組村民500多畝土地用於種植水稻。此外,合作社在右七村大水沖組新建水稻缽體育秧點1個,實施機械育秧27畝。

育秧棚。

“勸農民流轉土地不是一件容易事,擔心土地流失和沒有收益是他們最大的顧慮。但看到好處后,自然就願意讓我們代種或流轉土地了。”既是合作社社員又身兼右七村副主任一職的李孝發說。

合作社都是本村人創辦的,知根知底,把土地流轉給他們方便又放心。種自己的“小田”不但效益低下,收了糧還得四處找地方賣,賣不出去,還得考慮儲存問題。而合作社不僅提供待育苗,還提供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全程機械化服務,每畝就能降低400元的生產成本。這一對比,部分持觀望態度的村民,主動將家裡田地流轉給合作社。為此,合作社特意在右七村高田組平整出兩塊水田,搶育備用秧苗。

“家裡流轉了3畝水田給合作社,每年有2000多元流轉費進賬,農忙時節在合作社干活每天有100—150元的工資。其余時間自己還可以干點別的活。”紅楓湖鎮右七村高田組袁高英說。

合作社成立以來,清鎮市和紅楓湖鎮相關部門多次協調土地流轉事宜,積極提供配套服務,農技專家經常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日前,清鎮農商銀行還與紅楓湖鎮簽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現場,清鎮農商銀行對稻尚道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進行160萬元的綜合授信。

這一項項舉措,給清鎮市稻尚道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打了一劑“強心針”,下一步,他們還將逐步向農產品生產、加工、經銷一體化方向拓展,進一步完善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想。(圖/文 龍香)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