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山時評

激濁揚清,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金台銳評)

張 璁
2022年04月14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網絡文化蓬勃發展,整體呈現向上向善的良好態勢。同時也要看到,隨著互聯網加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隨著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等新業態的迅猛崛起,一些低俗、惡俗的不良文化也趁機混入,違背了公序良俗,有的甚至觸碰了法律底線。

年初,“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就聚焦解決影響上網觀感、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生態問題,嚴格管控炫富拜金、賣慘審丑等問題,集中清理宣揚拜金主義、攀比享樂信息,打擊編造悲慘經歷、渲染悲觀情緒、故作丑態表演等行為。特別是針對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前不久國家網信辦還將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直播和短視頻列入今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重點整治問題。

治理網絡不良文化必須著眼深層成因症結。網上的低俗、惡俗亂象並非是個新問題,但在“唯流量”錯誤觀念下的多方逐利,讓其變本加厲。從賣慘審丑到獵奇惡搞,當這些網上的不良文化能夠通過流量變現,個別商家、運營者甚至網絡平台之間就容易形成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為了熱度罔顧尺度,為了流量放棄質量,甚至深陷其中推波助瀾。因此,當前網絡生態治理的不少舉措,劍鋒所指正是“流量至上、唯利是從”的不良風氣。

事實上,貪戀“有毒”的流量,無異於飲鴆止渴。那些“辣眼睛”的低俗文化毒化的是網絡風氣、污染的是網絡生態、降低的是網絡格調,最終破壞的是自身的發展環境。對於相關從業者來說,一味靠低俗、惡俗吸引來的流量終究走不長遠,而一旦越過法律法規的紅線則必將自食惡果﹔對於相關網絡平台來說,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才能持續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根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的相關規定,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採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復制、發布含有“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的”不良信息。2021年2月,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也要求,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邊球”等違法和不良信息。通過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廣大網民合法權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網絡空間唯有激濁揚清,才能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經過近年來堅持不懈的治理,如今網絡平台主動壓實責任,相關從業者更加自覺自律,網絡生態日益向好、網絡空間日益清朗。不過,網絡生態亂象容易反彈回潮,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應始終堅持依法治網和以德潤網相結合,以釘釘子精神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共同維護好網絡空間這個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4日 第 19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