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古生物學家胡承志先生 | 話說貴州龍

胡承志,古生物學家,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和古人類學家。作為中國地質事業發端、發展的親身經歷者和見証者,參與了“北京人”頭蓋骨的第一代研究和復制品的制作,也是北京人頭蓋骨的最后目擊者﹔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元謀人”和“巨型山東龍”﹔發現了“胡氏貴州龍”,為中國古生物學和古人類學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貴州龍是世界罕見的重大科學發現
“貴州龍”,(KeichousaurushuiYoung,1958),既是科名也是屬名,故通常將胡氏貴州龍簡稱為“貴州龍”。
1957年,胡承志先生在貴州省興義市頂效鎮綠蔭村的浪霧山坡上採集到第一件被當地老百姓叫作“四腳蛇”的小型爬行動物化石,經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楊鐘健研究員研究后命名為:“胡氏貴州龍。”
胡氏貴州龍是我國最早發現、研究、定名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也是原始鰭龍類在亞洲的首次發現。它對脊椎動物,特別是海生爬行動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光明日報》以《世界罕見的重大科學發現——貴州龍化石被認定》為題報道,震驚世界。
胡氏貴州龍是一種小型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2.47億年至2.37億年前貴州興義一帶廣袤的陸緣海灘,貴州龍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裡,喜群居生活﹔以東方肋鱗魚、糠蝦等小型水生動物為食﹔生殖方式為“卵胎生”。
胡氏貴州龍現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貴州興義古生物化石產地”也被自然資源部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
貴州龍是貴州的文化名片
貴州有佔全省面積92.5%的山地、丘陵和73%的喀斯特地貌。而在兩億多年以前的貴州則是一片汪洋,由於陸地板塊匯聚及造山運動,使原來埋沒在海底的沉積岩發生強烈擠壓、變形,最后褶皺成山,出露於地表,形成了今天貴州千姿百態的崇山峻嶺、喀斯特溶岩地貌,以及蘊含著豐富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岩。
貴州龍是中國發現的第一件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也是原始鰭龍類在亞洲的首次發現,它對於研究早期爬行動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分類、古環境演變等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貴州龍這一震驚世界的發現,也讓世人重新認識了貴州這片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生生不息的沃土。總之,貴州龍極大地提振了貴州人的文化自信,成為貴州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如今,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內已經建成“貴州龍博物館”“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貴州龍原位化石保護館”﹔由化石愛好者創辦的“胡氏貴州龍化石館”“三疊紀古生物博物館”等也相繼在興義、貴陽涌現。同時,貴州省胡氏貴州龍研究院與科研團隊合作,以“精、奇、特、獨”胡氏貴州龍化石為基礎素材,通過MR、AR、VR開發二維碼數字圖書,不斷推出貴州龍動漫、3D貴州龍等文化衍生產品,開發貴州龍與非遺蠟染、牙舟陶相結合的文創產品,不斷豐富胡氏貴州龍的文化內容,延伸貴州龍的品牌價值,講好貴州故事,為多彩貴州,山地公園省發展高質量旅游做出新貢獻。(貴州省地質資料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