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地方聯播

桐梓水壩塘:掩映在遵義大山深處的“紅”

2022年01月08日10:2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遵義市桐梓縣水壩塘鎮是底蘊厚重的文化名鎮,在這裡有以原生態高腔大山歌為品牌的地方文化,有原地下黨在復興小學任教留下的紅色文化,有男女老少人人愛歌喜舞的風俗文化……各色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水壩塘文化。

桐梓縣水壩塘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昔日的積澱鑄就今朝的繁榮,水壩塘鎮的文化通過代代傳承結下累累碩果。

在這裡誕生了桐梓縣第一個地下黨組織,高腔大山歌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省、市、縣屢屢獲獎,更是在2010年走上了央視的大舞台。

民間文藝隊、書畫攝影協會辦得紅紅火火,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

/紅色文化/ 

水壩塘鎮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地處黔北渝南交接地帶。80年前,中共川東地下黨組織曾經在此抗戰,蓄存、發展、壯大了黨的力量。水壩塘人民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延續至今。

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

時間回溯到那個特殊的年代,一批共產黨員按照中共南方局“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指示到水壩塘鎮,廣泛接觸各界人士,秘密開展黨的工作。

水壩塘鎮“川東地下黨支部”聯絡站舊址。

水壩塘鎮“川東地下黨支部”聯絡站舊址。

/化石·生命之源/ 

4.5億年前的水壩塘鎮是一片汪洋大海。

幾經地殼運動中,生長於志留紀的棱卷螺、四射珊瑚、腕足類、花瓣海百合、王冠虫、長身貝、三葉虫、條紋石燕、腹足類、平卷螺、蜂巢珊瑚、始石燕、內溝珊瑚、鏈珊瑚、單體珊、食藻跡、泡沫珊瑚和生長於奧陶紀的隱頭虫、櫛虫類、緬甸虫、菊石、角石、筆石、喇叭角石、石英礦、海蛇尾以及生長於二疊紀的蕉葉貝、虫管遠古生物從生命體變成化石,見証了這塊古老熱土上的繁衍生息。

化石。

化石。

如今這一塊富饒而又美麗的土地,被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李越教授、英國布魯奈爾大學史蒂芬·柯肖教授等專家學者喻為“化石公園”,贊譽水壩塘是“坐在遠古海洋化石上的鄉鎮”。

/高腔大山歌/

高腔大山歌是2007年5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原是流傳在原獅溪革命老區(現水壩塘鎮、獅溪鎮、芭蕉鄉)一帶的原生態山歌。

高腔大山歌。

因長養於廣褒的森林和高山深壑,加之地域的封閉性和人文的包容性,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與中原文化,故其內涵豐富,彰顯出山地文化特色。

/美食文化/

美食。

紅燒坨坨肉可以說是水壩塘一帶的特色美食,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能常見。類似於人們常吃的紅燒肉,但做法和樣式上又有些許出入。紅燒坨坨肉色澤鮮艷,以紅燒的烹飪方式為基礎,加上本地的秘制調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三尺。

紅燒坨坨肉。

竹筍燒雞就比較常見了,但是來到水壩塘,吃著當地的竹筍,味道上還是有差別的,水壩塘的竹筍口味更加清甜,口感更加脆爽。

竹筍燒雞。

夜幕降臨,水壩塘的夜生活文化越發濃烈。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處可見的宵夜店,不時還會傳來幾聲友人間的大笑,這裡的夜生活好不熱鬧。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時光的推移給這片土地留下太多故事,歲月堆砌出她深厚的底蘊,寒暑更替,上蒼賦予了這裡豐厚的資源。

悠悠古鎮在歷史的長河中吐露新芽,厚積薄發,時至今朝,在這個奔騰的年代裡,蓄勢待發的水壩塘,將以得天獨厚的優勢開拓嶄新的末來,續寫輝煌。(遵義市文化旅游局供稿供圖)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