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印鬆高速:
串起貴州美麗風光

沿印鬆高速沿途的美麗風光。貴高供圖
溪水淙淙、青山莽莽,在貴州省鬆桃苗族自治縣大路鎮,一個名為三渡水的景點因負氧離子含量高、森林覆蓋率近80%以及水石相印的寬敞河灘,被當地人譽為“山地公園”“天然氧吧”。由於交通不暢,三渡水長期處於“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尷尬境地,山中美景僅能吸引周邊居民。
今年底,貴州省沿河經印江(木黃)至鬆桃高速公路將正式通車。全長100公裡的沿印鬆高速,自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途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鎮,終於鬆桃苗族自治縣九江街道,與鬆銅高速相接,是貴州“省際大外環”的重要連接路線,構建了黔東北與重慶、湖南交界區域新的交通格局。正式通車后,該公路將對區域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城鄉居民出行等產生深刻影響。
得知沿印鬆高速要開通,今年,三渡水的發展迎來了新變化,依托高速大路鎮出口,大路鎮早早做了規劃:發揮交通節點優勢,立足優越自然資源稟賦,推動旅游產業提速發展。
大路鎮鎮長劉烺說,借著四面八方游客的經過,鎮裡要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供給,通過打造“農家山庄”型、“田園風光”型、“精品民宿”型旅游名村,為游客提供集生態民宿康養、漂流、垂釣體驗等為一體的旅游產品,讓三渡水的美被更多人發現。
新的發展思路已成為沿線各地政府的共識。在鬆桃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看來,當前,鬆桃計劃構建一個苗族文化與生態資源深度融合的旅游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沿印鬆高速的貫通,正是一個強有力的助推劑。
對游客來說,更大的驚喜也呈現出來。梵淨山自然保護區、貴州苗王城、遵義會議會址、鳳凰古城……翻開全域旅游地圖,在沿印鬆高速的“1.5小時暢通圈裡”,以路為媒,多個世界級、國字號文旅品牌已被串聯成片,將為各地游客提供更豐富、暢快的游玩選擇。
“標線清晰、路面平整、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空中俯瞰即將開通的沿印鬆高速,讓人感到愜意。數據顯示,沿印鬆高速地處大婁山脈與武陵山脈接壤部位,途中地理條件十分復雜,全線橋隧比極高。
在這樣的環境下,為營造平穩、愜意的駕駛感受,建設者下足了功夫。貴州中交沿印鬆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伯全介紹,為提升舒適度,項目創新使用了瀝青路面3D攤鋪技術,通過衛星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和激光高精度測量系統,立體控制攤鋪高程精度和平面精度,將公路平整度較傳統工藝提高了20%以上。
為改善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沿印鬆項目全線共設置樞紐互通11座,其中7座為落地互通,道路經過的各個鄉鎮出口保証“應開盡開”,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而為保護沿線生態,項目部多措並舉,把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貫穿到建設各個環節。公路線路避開水源與森林保護區、引入砂石分離機實現砂石循環利用、在碎石加工廠設置360度全方位脈沖式布袋吸塵器、對綠化進行“一坡一設計”“一坡一景”,致力將公路融入自然生態之中。
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沿印鬆高速的建成通車,將極大改善沿線地區對外交通條件,對助力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等具有重要意義。
原刊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2月24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